英雄联盟三十六计假痴不癫-英雄联盟三十六计百科
出处:《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
释义:痴:傻,呆;癫: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读音:jiǎ chī bu diān
装糊涂是什么三十六计
“假痴不癫”出自《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
三国时期,魏国的魏明帝去世,继位的曹芳年仅八岁,朝政由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是宗亲贵胄,飞扬跋扈,怎能让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司马懿立过赫赫战功,如今却大权旁落,心中十分怨恨,但他看到曹爽现在势力强大,一时恐怕斗他不过。于是,司马懿称病不再上朝,曹爽当然十分高兴。他心里也明白,司马懿是他当权的唯一潜在对手。一次,他派亲信李胜去司马家探听虚实。 其实,司马懿看破曹爽的心事,早有准备,李胜被引到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病容满面,头发散乱,躺在床上,由两名侍女服侍。李胜说:“好久没来拜望,不知您病得这么严重。现在我被命为荆州刺史,特来向您辞行。”司马懿假装听错了,说道:“并州是近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务。”李胜忙说:“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明白。这时,两个侍女给他喂药,他吞得很艰难,汤水还从口中流出。他装作有气无力地说:“我已命在旦夕,我之后,请你转告大将军,一定要多多照顾我的孩子们。” 李胜回去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喜不自胜,说道:“只要这老头一,我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过了不久,公元249年2月15日,天子曹芳要去济阳城北扫墓,祭祀祖先。曹爽带着他的三个兄弟和亲信等护驾出行。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时机已到。马上调集家将,召集过去的老部下,迅速占据了曹氏兵营,然后进宫威逼太后,历数曹爽罪过,要求废黜这个奸贼。太后无奈,只得同意。司马懿又派人占据了武库。 等到曹爽闻讯回城,大势已去。司马懿以篡逆的罪名,诛杀曹爽一家,终于独揽大权,曹魏政权实际上已是有名无实。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 态,把力量渗透进去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 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 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立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 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吧?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壁,高兴得嘴都合不扰。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到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 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 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 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
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 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树上开花」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廿九计。原文为:「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觉,使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於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意思是说树上本来没有花,却贴上花,让外人不易察觉,这是指利用「虚张声势」来欺骗敌军。这个成语来自於「铁树开花」,由於铁树很难看到开花的情形,所以被认为是很难实现达成的事情,而「树上开花」则是指在树上贴上花,而使其他人认为达成了很困难的事情,进而达到欺骗敌人的效果。
三十六计中的第27计 "假痴不癫 " 的由来?
装糊涂是假痴不癫。
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翻译:宁可假装糊涂而不采取行动,也绝不假冒聪明而轻举妄动。要沉着冷静,深藏不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力待发一样。
假痴不癫是一种表面痴呆、暗里充满智慧的伪装现象,能起到迷惑对方、缓兵待机、后发制于人的计谋。表面装糊涂,实际很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在暗中策划等待时机。
计谋典故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因嫉恨自己的本领远不如孙膑,于是设计加害于孙膑,把孙膑的双膝盖骨割除,使孙膑成为废人。当孙膑得知庞涓还要置他于地时,孙膑只得使出“诈疯计”,突然间发疯。庞涓为了验证孙膑是否真疯,派亲信去探访孙膑。
只见孙膑在猪圈里手舞足蹈,把随从送来的饭菜当作毒品,狠狠地摔到地下。又抓起猪圈里的猪粪、猪食往嘴里塞,还一边叫喊“好吃、好吃”。亲信把看到的情况报告给庞涓,庞涓深信不疑,也就放松了对孙膑的看管。孙膑可以到街市上游荡,时好时疯。
起初,庞涓还派一名随从时不时地监护孙膑,后见孙膑成天疯疯癫癫,没什么异常举止,就连监护人员也取消了。一天,齐国使者来访魏国,得知孙膑的冤屈后,设法把他带回了齐国。由此,孙膑用“假痴不癫”计成功地瞒过了庞涓的猜疑,并顺利地回到了齐国。
浅说《三十六计》 之假痴不癫
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计名探源假痴不癫,重点在一个“假”字。这里的“假”,意思是伪装。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都算高招。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专一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
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证。刘备早已有夺取天下的抱负,只是当时力量太弱,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而且还处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装作每日只是饮酒种菜,不问世事。
一日曹操请他喝酒,席上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列了几个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说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一句话说得刘备惊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此时一阵阵炸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曹操见状,大笑不止,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对刘备放松了警觉。
后来刘备摆脱了曹操的控制,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
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虽然自己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但故意不露锋芒,显得软弱可欺,用以麻痹敌人,骄纵敌人,然后伺机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
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邻近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借机向匈奴勒索。东胡存心挑衅,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胡欺人太甚,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给他们。匈奴单于冒顿却决定:“给他们吧!不能因为一匹马与邻国失和嘛。”匈奴的将领们都不服气,冒顿却若无其事。
东胡见匈奴软弱可欺,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个个义愤填膺,冒顿却说:“给他们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东胡不费吹灰之力,连连得手,料定匈奴软弱,不堪一击,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这正是冒顿单于求之不得的。
不久之后,胡东看中了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属于匈奴的领土。东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赠。匈奴众将认为冒顿一再忍让,这荒原又是沓无人烟之地,恐怕只得答应割让了。谁知冒顿此次突然说道:“千里荒原,沓无人烟,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队,进攻东胡。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这一下,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挡。东胡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己,所以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哪里是匈奴的对手。战争的结局是东胡被灭,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
回答者: fanyi008 - 江湖少侠 六级 7
从古代用到军事领域,到现在被运用在工作生活中,“假痴不癫”也被奉用为人生处事哲学。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呢?
在进行这一计的讲解中,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假痴不癫”中“痴”和“癫”的意思,“痴”的意思在《说文》中的解释是“痴,不慧也。字俗作痴。”通俗来说就是愚笨,痴傻不聪明的意思。“癫”的通俗意思是癫狂,疯癫,也是有痴傻的意思的。
它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却可以从解释中看出一点,“痴”从字的表面分析,应是偏“静”的;“癫”的字面意思偏“动”,以假动作让别人相信,若是把握不好,就容易过度而引起怀疑,所以才有了“静不露机”一说。
在《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七计中,关于“假痴不癫”这一计的判词,原文是这样说的“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意思大致是说:
在面对一些复杂艰难的局面的时候,我们要静静的等待,不让别人觉察到自己的真实目的,宁愿装作不知道的不去做,也不要假装知道而去胡作非为。
这一计谋是三十六计中的并战计里的计谋之一,利用了“常人思维”,即“人人都有求胜和争做奉尚”的心里,而反其道行之,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名词“逆向思维”。
我的朋友在给员工做培训的时候,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狼来了》的故事,但是,却不是以常人思维去思考的故事,是一个逆向思维:在商战中,学会说话,第一次说真话,第二次说真话,第三次,第四次就可以真真假假掺和着说,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个逆向思维的运用“混搭了“树上开花”一计。
站在商业的角度我是赞成他的说法的,商场如战场,没有谋略何以抢占市场份额。当然人都是感情的动物,真诚才是维系关系的根本,所以,得有老子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思想。
在这里扯远了,我们还是回归到《三十六计之假痴不癫》中,这一章节的暗语是什么呢?
“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这段话很通俗,意思是在对手面前假装不知道而实际知道,假装无所作为,而实际也不做,或许这就藏着一站成名的玄机呢!
兵书有言“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明无勇功。”当其机未发时,静待似痴呆,若是假癫,则不但露机,且乱动则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
关于“假痴不癫”的故事,在古代有很多的案例,比如司马懿装病诛曹爽,康熙装痴除 鳌拜 ,狄武襄(青)大捷等等。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故事就是来源于狄武襄:在南宋的时候,大家对鬼神之说都深信不疑。
狄武襄征农智高的时候,在出兵前往桂林的路上,路过一座寺庙,听村里的人们说在这个庙子祈求都会灵验,于是,狄武襄就带着部队在这里停留了下来,并对神灵进行祷告,希望自己此次出站能胜利。
并对神灵说道:“胜负没有什么能作为依据,就以一百个钱币为据,若是所有投掷的钱币都是正面朝上,则说明我们此次出站大胜。”果然,在那次战役中狄武襄带领的军队在战争里取得了胜利。
在实施这个策略的时候,他身边左右的人都劝谏狄武襄道:倘若不是每一枚钱币都朝上,这个策略怕是要打消士兵们的气势的,这并不是明智之举啊!武襄没有采纳左右部下的劝谏,而是一意孤行,并毅然决然地将一百枚硬币向天空投掷。
当钱币落地之时,官兵们都看到投掷坠地的一百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的,大家瞬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舞,都开始欢呼雀跃起来,武襄也不例外,并命令士兵将这一百枚硬币钉在地上作为凭据,待大战回来后,感谢神灵,并将钱币取走。
大捷回来,武襄带着部队回来取钉在地上的钱币,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钱币的两面都是正面。
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与大家分享这个故事不光是在诠释“假痴不癫”这一计,更是想通过这个人人都知道的典故,谈点儿表象下的“意志”,意志是什么?
意志是区别于表象而又受表象牵制的,不可捉摸的精神物体,它是强大的,更是可怕的。
当活着的时候,就必然会为了生存而奋斗,即使是也是人的意志之趋向,生存即是意志。在现实生活中,意志的暗示作用也是非常强大的。
比如你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行,那在实际中,这件事成功的概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十,或者更低;相反,则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成功率。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是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营的亲身经历,后被写成了一本书,书名是《活出生命的意义》,看完后,对生命又会是另一种感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