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龙 台式机-锐龙台式机攒机攻略
对于想购买电脑或是想升级硬件的菜鸟朋友们来说,选择什么型号的配件无疑是很重要的。而事实上,在硬件的选择前,如何能够识别硬件的具体参数往往显得更为棘手。不少攒机的朋友都怕遇见JS给一些包装与实物不符的配件而被“黑”;也有不少升级硬件的网友们还在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配置而头疼脑热,无从下手。
对于绝大多数PC用户而言电脑只是一个工具,并不需要懂DIY硬件配置,也不需要会组装。但是如果你想更好的使用电脑,针对个人使用需求购买最优性价比电脑,最好还是要懂一些DIY硬件知识,另外懂得这些硬件的信息还可以让你在心仪的女孩子面前显摆一下,更可以用装电脑这样的“借口”来接近女生,进而抱得美人归。
核心硬件解读:CPU
一台DIY主机的性能最主要取决于CPU,但是我们常常听说E3、i3、i5、A8、A10各种繁多的CPU型号,那么怎样做到一看CPU型号就对它大体性能有所了解呢,请看下图:
例如Intel Core i5 6500,首先Intel产品线分为赛扬、奔腾、酷睿等。这是一款酷睿系列产品,大家常听说某某的电脑是i3或i5的,但是同为i3、i5、i7性能可能差距非常大,简单的说,数越大的越强。再看型号数字部分的参数,第一位数表示这是一款第六代酷睿i5处理器。
i7 6700K,后面加了一个字母k,意味着这是一款不锁倍频版,您可以调整CPU倍频获取更高的性能;i7 5960x后面的字母x代表着这是一款极致性能版,性能超强;i7 4770T表示这是一款超低功耗版。还有移动版、低压版等笔记本CPU性能稍弱。E3、E5则是服务器CPU,新一代桌面级主板已经不支持服务器CPU,不过E3依然比较受欢迎,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没有集显的i7,价格却比i7低。
AMD产品可以看FX 4300第一位数为4,表示这是一款4核处理器;同理FX 8300表示这是一款八核处理器;比较特殊的是FX 9开头的仍然也是八核处理器。APU是AMD推出的集显性能较强的产品,目前主流是A10系列。AMD CPU核心普遍比Intel多,但并不是核心数越多越好,具体CPU性能我们还要看CPU天梯图。
在天梯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Intel处理器在天梯顶端几乎占据了大部分位置,AMD 处理器在高端产品寥寥无几,AMD 8核CPU并不如Intel i7 四核心八线程处理器,当然,价格上AMD更具有优势。
再来看一下CPU各项参数,含义如下:
主频
CPU内部的时钟频率,是CPU进行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来说,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CPU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但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时钟频率相同的CPU性能一样。
外频
即系统总线,CPU与周边设备传输数据的频率,具体是指CPU到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速度。
倍频
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CPU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也就应允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CPU主频的计算方式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主频也就越高。Intel CPU带K版本就是可以通过调整倍频和电压来超频的。
缓存(Cache)
CPU进行处理的数据信息多是从内存中调取的,但CPU的运算速度要比内存快得多,为此在此传输过程中放置一存储器,存储CPU经常使用的数据和指令。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可分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一级缓存
即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中,用于CPU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暂时保存。由于缓存指令和数据与CPU同频工作,L1级高速缓存缓存的容量越大,存储信息越多,可减少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次数,提高CPU的运算效率。但因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有限的CPU芯片面积上,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二级缓存
即L2 Cache。由于L1级高速缓存容量的限制,为了再次提高CPU的运算速度,在CPU外部放置一高速存储器,即二级缓存。工作主频比较灵活,可与CPU同频,也可不同。CPU在读取数据时,先在L1中寻找,再从L2寻找,然后是内存,在后是外存储器。所以L2对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级缓存
三级缓存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中,只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其运作原理在于使用较快速的储存装置保留一份从慢速储存装置中所读取数据且进行拷贝,当有需要再从较慢的储存体中读写数据时,缓存(cache)能够使得读写的动作先在快速的装置上完成,如此会使系统的响应较为快速。
TDP
CPU满载最大使用功率。
制造工艺
CPU的制造工艺是指在硅材料上生产CPU时内部各元器材的连接线宽度,以前一般用微米表示,现在大多数用纳米表示,数值越小制作工艺越先进,CPU可以达到的频率越高,功耗也越低,集成的晶体管就可以更多。目前Intel的制造工艺为14nm,AMD的制造工艺为28nm。
简单来说同平台产品,主频、缓存越大越好,功耗和发热量成正比,一般来说TDP越高的CPU,对于散热器的要求也就越高,在选择散热器的时候需要玩家根据TDP选择相应的散热器。
现在市面上的CPU有原盒、翻盒及散装三种。原盒CPU指的是配备原装风扇的盒包CPU,享受正规的三年保修,翻包则是将散装或者OEM的CPU外加劣势风扇,商家可以赚取一定差价,原则上享受散装的一年保修,但一般商家自主提供三年保修;散装CPU除了只享受一年保修以外,也不配备风扇,不过价格要便宜数十至数百不等。消费者购买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把翻包的CPU当成盒装的买啦!
核心硬件解读:主板
依照支持CPU类型的不同,主板产品可以分为AMD和Intel两个平台,不同的平台决定了主板的不同用途。从近几年两家的表现来看,AMD平台的性价比较高,但是发热量稍大,功耗整体比Intel平台高一些,如果您预算较少,可以选择AMD平台。而Intel平台,则具备很高的稳定性,而且平台性能相对AMD而言也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新一代Core i7、i5发布之后,Intel的性能优势愈发明显,所以Intel平台比较适合游戏玩家或图形设计者。
但是近期的锐龙 AMD Ryzen系列处理器的上市也掀起了众多游戏玩家的热情,这对于近几年受到Intel打压的AMD来讲,这一次的“翻身仗”确实十分漂亮,但是由于是全新架构,所以在一些优化问题上还有待提高,希望两家的竞争为玩家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以及选择。
目前市场上比较出名的品牌主板厂商有微星、技嘉、华硕这几家,这些主板的做工、稳定性、抗干扰性等,都处于同类产品的前列,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品牌产商几乎提供了免费三年的质保,而且售后服务也是非常完善。另外,精英、华擎、映泰等台式品牌也非常值得信赖,当然了如果囊中羞涩的话,不妨选择包括七彩虹、昂达在内的通路厂商。
主板用料解读
PCB
PCB层数多的主板,在耐用性上越好,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主板的布线格局更宽松,布线不至于过于紧密,可以根据主板的层数进行合理的布线。所以多层主板加上科学的布线分布会使主板的散热更好。大家都知道,主板上的所有电器元件,都是焊接在PCB板上的,所以主板的布局设计是否合理,布线是否科学,直接影响都主板的耐用性以及稳定性。
一般低端主板大多数会采用4层PCB板材设计,也有少数上次采用6层设计,中高端主板,一般会采用6层以及6层以及上的PCB板材设计,甚至采用8层。
供电
一般主板供电模块最基础的设计,是采用1个电感+一组电容+2个MOS管,组成1相供电,这样的供电设计,可以保障的是每相能承受25W的CPU功率,也就是说,假如主板采用3相供电设计,那么主板只能支持TDP功耗最高为75W的CPU处理器。在您选择CPU时候,Intel 型号带K和AMD CPU且有超频需求,请慎重考虑您的主板供电能力。那么怎么看电感、电容、MOS管好坏呢?
电容:目前主流主板均采用了固态电容。按照Intel白皮书中的说法,在CPU的供电电路中,总电容值不能少于9000μF。因此在每块主板CPU的插槽附近,都分布了许多大容量的电容,以便充分滤除CPU供电电流的杂波。足够多的电容可以说是供电的保障,一般用户也可以通过电容的颗数来判断供电是否充足。
电感:充足而纯净的电流是保证主板稳定工作的重要条件。由于电感有蓄能的特点,所以电流先流过电感以便滤掉一部分高频杂波,再流过电容进一步滤掉其余的杂波,因此电感的性能就充分影响到了整个主板供电的纯净度。
主板电容的品牌上主要以日系以及台系电容为主,也有少数的韩系电容的应用。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品牌如:日系的,红宝石Rubycon、Nichicon、三洋Sanyo以及NCC日本化工等,台系的如:Teapo智宝、Taicon等,还有韩系的Sacon士康等,不过一线品牌多数都是日系品牌。我们无法看到电感内部构造也只能通过电感品牌来区分电感。
台系MAGIC全封闭铁素体电感是顶级主板常用的料件,以超频著称的主板均统统采用。该电感采用的材料是线径很粗的线圈,高导磁率、不易饱和的新型磁芯,所以不需要很多的绕线圈数就可以得到足够的磁通量。
MOS管:MOSFET(场效应管),通常还被叫做“MOS管”,它的作用主要是电流的放大,由于MOSFET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MOSFET非常适合用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同时用作可变电阻,已获得恒流源。通常每相供电还可能用到三颗、四颗甚至五颗的MOSFET。更多的MOSFET能让每颗MOSFET休息的周期延长,减少承受热量的时间,进而令主板的供电系统更加稳定。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可以从MOSFET的数量来判断供电电路的优劣。
再来聊聊“堆料”,“堆料”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并且已经成为很平常的事情了,也是决定一款产品“身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了,在堆料方面,还要以大厂商为主,什么全固态、超合金、以及超多相的供电设计,使得主板的用料极致奢华。在这里笔者要多说几句,很多消费者,在选择主板的时候,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介绍。不过笔者认为,现在的主板用料以及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只要是选择大品牌的产品,基本都不会出现应为用料不当而导致主板崩溃的。
主板IO接口以及可扩展插槽
PS/2键鼠通用接口:即专用于PS/2接头的鼠标、键盘(全键无冲的键盘一般只能在PS/2接口做到)
同轴输出接口:主要作用为提供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另外,有些主板也提供完整的输入输出接口。如上图主板只有一个**输出接口,而红色接口为输入接口。
光纤音频接口:主要用于音频输出的。
VGA接口:主要作用为连接显示器的,支持720以下的显示屏。
DVI接口:主要作用为数字信号传输,可支持1080P、2K、4K高清显示屏。
HDMI接口:主要作用支持音频传输的视频传输接口,与DVI、DP接口一起常见于显卡侧板。
网络接口:当然它就是接网线的。
USB2.0/3.0接口:2.0的传输速度为60MB/s,而3.0的传输速度可达2.0的10倍。
音频接口:在主流的音频设备输出接口中,有红、绿等插口
目前主流主板均有上述IO接口,功能较多的主板还会有USB3.1、 TYPE-C Display port等较为少见的接口。若您选用较老型号主板,要考虑主板是否带USB3.0接口,USB3.0非常好辨认,可以在上图清楚看到,接口为蓝色。
主板版型尺寸:
标准ATX:标准ATX板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板,它拥有4个内存插槽,一般拥有7条扩展插槽。ATX板型的尺寸是长305mm*宽244mm。
MATX:Micro ATX 顾名思义,就是小板。MATX板型的长宽均为244mm呈正方形。它拥有4个内存插槽,一般拥有4条扩展插槽。
μATX板:这类看起来长度同MATX板型一样,但是宽度明显窄一块的主板名叫μATX主板,它的板型尺寸为244mm*185mm。在扩展插槽方面,μATX主板仍然采用了4条扩展插。槽由于宽度减小,因此μATX产品基本上只配备了2根内存插槽。
ITX:ITX板型主板尺寸为170mm*170mm,长宽一样让它看起来同MATX一样为一个正方形。由于面积所限,ITX板型只配备了1条扩展插槽,而内存插槽方面,ITX板型只提供了2条内存插槽,这同μATX相同。 ?
还有XL-ATX、E-ATX等少见板型不予介绍。一般来说,主流机箱向下兼容标准ATX主板以下各类主板,若您选用小机箱在购买之前一定要问清楚机箱支持的主板版型。另外主板越小散热能力越差,可扩展接口也会越少。对于主流玩家来讲M-ATX板型是首选的最具性价比的主板,对于拓展性有高要求,或者组建双卡平台的玩家可以选择ATX大板。
核心硬件解读:显卡
我们常听说GTX 10XX、RX 4XX等都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显卡命名规则以及性能。生产显卡芯片的目前只有两家企业:NVIDIA公司和AMD旗下ATI公司,我们听某人说我用的N卡或者A卡就指的是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关于A卡好还是N卡好的争议已经很久了,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各家显卡有各家显卡的优点,从自己使用需求出发才是最好的。
N卡近年来势头迅猛,许多游戏厂商都针对N卡作特别优化,N卡驱动更新较快,A卡驱动版本比较多,更新相对慢一些。有些朋友说N卡更适合游戏,笔者不太认同。两种显卡都很适合游戏,只不过个人认为A卡在画面上更艳丽多彩,N卡与游戏厂家合作,营销手段高明看起来更适合游戏,实际上同级别显A卡N卡表现差不多。同级别N卡功耗更高、价格稍贵,但A卡兼容性略差,各有千秋。
NVIDIA
NVIDIA喜欢采用有规律的命名方式,对相同核心的不同型号显卡,以不同的命名规则区分开,以方便消费群体识别好显卡之间的级别,下面我们就说说nVIDIA常见的命名规律。我们看GTX 1080、GTX 1070第一位数为10系列,为最新产品。较早生产的还有GTX 980、GTX 780等意味着这是9系、7系产品;第二位数越大越强;GTX 980TI后面的“TI”表示这是GTX 980加强版,性能比GTX 980高。
AMD
我们拿HD 5850来举例,第一个5代表是5系列卡,这代表了焦点型号和用了哪些新技能;第二个8代表在5系列中的职位,越大越好;第三个5代表在5系同级卡中的级别,好比HD 5830<HD 5850<HD 5870。最新发布的北极星显卡也很好理解,RX 480>RX 470>RX 460。
具体性能我们参照显卡天梯图,一目了然。
在选购时显卡性能与价格因素显然是首要的。单机游戏爱好者应选择高水平显卡,如GTX 1080、GTX1070、R9 295等;而网游爱好者可以选购一款中档水平的显卡即可,如GTX 1060、RX 480、RX 470等;设计工作者可以考虑专业图形显卡。
对于目前的游戏玩家来讲,一款独立游戏显卡已然成为刚需,所以玩家想要畅玩游戏的话,独立显卡可以大幅度提升游戏体验。若您只是OFFICE办公,刷刷贴吧看看视频,那就别凑热闹了,CPU集显就可以胜任这些工作,完全不需要配备独立显卡。
选内存、SSD、HDD应该注意哪些
存储硬件解读:内存
内存是与CPU沟通的桥梁,是为了让各类硬件的运行速度与CPU进行匹配,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目前来讲内存容量主流分4GB、8GB、16GB几种。4GB内存勉强够用,目前大部分装机都会选择8GB内存,尤其是APU还会占用一部分内存容量作为显存,所以APU平台至少应该选择8GB。而16GB适合大型游戏或者多开需求的朋友。
目前Intel新一代产品已经全面支持高频的DDR4内存,DDR4内存相比DDR3内存频率更高,最高达4266MHz;电压更低,1.2/1.35V低电压带来超低功耗;容量更大,单条理论最大可达128GB。消费者在选购DDR4内存时候要注意你的主板是否支持DDR4。
双通道:就是在北桥(又称之为MCH)芯片级里设计两个内存控制器,这两个内存控制器可相互独立工作,每个控制器控制一个内存通道。在这两个内存通CPU可分别寻址、读取数据,从而使内存的带宽增加一倍,数据存取速度也相应增加一倍(理论上)。
内存频率: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价格上同等容量双通道内存比单通道内存贵一点,频率越高越贵,APU必须要选高频双通道内存,其他平台看你的整机预算来选择合适的内存。
存储硬件解读:固态硬盘VS机械硬盘
固态硬盘近年来发展迅猛,一副要取代机械硬盘的架势。虽然固态硬盘这两年价格下降不少,但是还是无法与机械硬盘相比,容量上更是不在一个数量级。我们攒机时,怎么在有限的预算内平衡速度、容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从外观上来讲,机械硬盘要比固态硬盘大了不少,重量上也比较沉。另外机械硬盘在使用时间长了会有噪音,固态硬盘较为静音。固态硬盘读写速度较快,不怕震动,机械硬盘最怕震动,所以很多笔记本电脑硬盘比较容量坏。
机械硬盘:接口分类:IDE(已淘汰)、mSATA(常用于笔记本)、SATA3.0
硬盘结构:单碟、多碟
西部数据的机械硬盘产品还有:蓝盘、红盘、黑盘、绿盘四种产品
红盘:西数新推出的针对NAS市场的硬盘,面向的是拥有1至5个硬盘位的家庭或小型企业NAS用户。性能特性与绿盘比较接近,功耗较低、噪音较小、能够适应长时间的连续工作,拥有特色技术NASware,这技术让其兼容性更加出色,无论是针对NAS或是RAID都能够拥有突出的兼容性表现。
黑盘:高性能,大缓存,速度快。代号:LS WD Caviar Black。主要适用于企业,吞吐量大的服务器,高性能计算应用,诸如多媒体视频和相片编辑,高性能游戏机。
蓝盘:普通硬盘,适合家用。优点是性能较强,价格较低,性价比高;缺点是声音比绿盘略响,性能比黑盘略差。
绿盘:SATA 硬盘,发热量更低、更安静、更环保。节能盘,适合大容量存储;采用IntelliPower技术,转速为5400转。优势是安静、价格低;缺点是性能差,延迟高,寿命短。
机械硬盘的主要参数:
硬盘单碟容量
虽然硬盘的容量在急剧增加,但是笔者感觉很少有用户关注硬盘的单碟容量和这款硬盘是几碟装,其实这个参数直接决定硬盘性能。单碟容量就是指一张硬盘碟片的容量,因为一个硬盘里面通常都有数张碟片,单碟容量对硬盘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单碟容量直接决定了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率。
硬盘转速
由于硬盘是电脑存储系统中最慢的环节,因此内存与CPU很多候都在等待硬盘的操作。毫无疑问,如果硬盘速度提升了,那么系统性能会有不小上升。不过增加转速会提高产品热量,同时噪声也会成倍增长,所以7200转到现在依然是绝对主流硬盘。
硬盘寻道时间
其实寻道时间就是磁头到达目标数据所在磁道的平均时间。这个时间和磁头平均潜伏时间一起决定了硬盘磁头找到数据所在的时间。这个时间直接影响着硬盘的随机数据传输速度。
决定硬盘性能的其它方面
决定硬盘性能的还有硬盘缓存、接口速率以及接口类型等。主流的1TB单碟硬盘缓存达到了64M。目前机械硬盘主流的容量为1-2TB,机械硬盘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世界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能够生产机械硬盘。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固态硬盘的参数都有哪些:
闪存颗粒
闪存颗粒分为SLC、MLC、TLC三种,SLC的性能最好同时寿命也最长,但是价格也是最贵的。而这三者性能好坏与其储存电压信号的复杂程度密不可分。TLC的电压组合由3位二进制构成,即有2的3次方,共8种组合,而MLC的电压组合是由2位2进制构成,即有2的2次方共4种组合,这两者一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由于TLC需要更精确的控制电压,那么写入数据当然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同样的,由于需要识别8种信号,而MLC只需要识别4种,所以TLC会花更多时间来读取数据。但是和SLC比起来,MLC就被完爆了,因为SLC的电压组合只有1和0两种,与MLC的4种电压组合比起来,SLC会花费更少的时间来识别信号,同时对电压控制的要求变低:上电就是1,断电就是0,这也就解释了SLC的性能为何最好。
主控
主控芯片是固态硬盘的大脑,其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固态硬盘产品在性能上差距高达数十倍。目前主流的主控有:Intel主控、andForce主控、Marvell主控、三星主控等。
接口
接口分为SATA、mSATA、m.2、u.2、PCI-E。目前主流固态硬盘均采用SATA接口,旗舰级固态硬盘会采用m.2、u.2、PCI-E。PCIE-E直接与CPU通信,目前最新发布的三星960PRO读取速度可达到3.5GB/s。
在攒机时,高清影视爱好者、大型单机游戏爱好者,应选择大容量的机械硬盘。为了更好的体验可以双硬盘,固态硬盘作系统盘,把常用的软件和游戏放在固态硬盘,资料照片等放在机械硬盘。重要数据存储在机械硬盘也更为稳妥,虽然固态硬盘故障率很低,一旦发生意外,机械硬盘恢复数据也比较容易。
如果你只是日常办公,看**,玩一些主流的网游,那么128/256GB的固态硬盘就足够了,在选择固态硬盘时,应当尽量购买一些大厂品牌,除了速度,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有的时候一些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存在电脑硬盘的**姐。
写在最后:首先感谢玩家可以看到文章最后,相信看过这些关于核心硬件的知识之后,您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电脑硬件的了解也会更上一层楼,目前电脑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硬件,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它的身影,所以了解这些知识,可以让小白玩家更好的选择硬件产品,为玩家攒机前提供知识储备。
性价比出众,AMD锐龙3 3100/3300X首发评测
看你的主板支持。
因为主板定位不同,所以不同的主板上的M.2插槽也不同,如今市面上的多数主板是具备双M.2插槽的。
在单M.2插槽的主板上当然首选是M.2 NVMe固盘,另一个固盘使用SATA的。
在双M.2插槽的主板上一个插槽上SATA固盘,插在CPU旁边的插槽上。另一个NVMe插在桥芯片的那插槽上。
这两个也是现在很多玩家比较热衷的攒机方案。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M.2设备是有NVMe和SATA协议的,购买双NVMe固态的时候首先需要看主板是否支持避免折腾浪费时间。
NVMe协议固态是走PCIE通道的,这些PCIE通道数量主要被CPU所限制,同时在部分高端的主板上也会有相应的PCIE通道数支持。在目前的家用平台如酷睿和锐龙PCIE通道数都是24条(PCIE 3.0)。通道数分配个别是固定的,比如分给主板的是4条,M.2 NVMe 4条,但具体再分配还得看主板说明书。
所以双M.2都是NVMe的话在一些主板上可能仅支持一块NVMe全速即PCIE 3.0X4,如双M.2 NVMe都支持满速的话显卡肯定会降速到PCIE3.0 X8模式(满速为X16),但对显卡性能影响微乎其微。
打个例子,我使用的是华硕B450F主板,主板具备双M.2插槽。主板对NVMe设备支持如下。
从说明书可以看到,如果使用的是第二代锐龙处理器,这款B450F最多可以支持两个M.2 NVMe固态满速以及一个PCIE固态满速,但显卡会在PCIE X8模式运行。
记得多多留意当前主板支持与否!!
本着一份价格一分货的原则,当然是价格更贵的M.2固态硬盘了!不过别急!你可以豪,但是还要豪的明白!
我们传统的机械硬盘使用的就是SATA接口,这是目前所以主板上都有的一种硬盘接口,相应的SATA接口的硬盘也比有PCIeX4的M2固态硬盘便宜!等下!M2还有不同吗?当然,M2只是一种接口,然后具体跑什么通道那是不一定的!可以有跑SATA通道的(这个就和SATA接口的在速度方面没区别了!)可以跑PCIeX4的(目前最快!)
还得看主板,如果你的主板有两个M2或是有一个M2两个PCIeX16的插槽那么或者你不用显卡那么就可以装的下两个M2的固态硬盘!否则要不升级主板,要不用一个SATA一个M2或者两个SATA!对了上面说过的最快的M2有且只有右边的更短,并且只有5个金手指!
论传输速度,m2的传输速度远远大于sata固态的500m/s左右的速度。
但是这里告诉你日常使用500m/s速度的sata固态与那些2000-3000m/s速度的m.2固态体验感没有多大区别。无论是开机进系统还是打开文件,进 游戏 之类的。
唯一有区别的就是大文件的传输,例如你是做视频剪辑工作的,素材动辄就是几十g那么选择高传输速度的m.2固态是有必要的。
如果你只是进行普通的工作,打 游戏 ,看**,之类的家常使用,这两者体感上基本是没有区别的。
所以选择m.2固态还是sata固态,看自己的需求,还有价格了。
大家好,我是大明、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可以选择“一条M.2,一块SATA来使用”,因为这样来选择搭配,性能是和“选两条M.2”几乎相差无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两条M.2的固态”为什么跟“一条M.2 一块SATA固态”的性能相差无己呢?接下来我就详细的讲解一下这个问题、
在说出原因之前,我想说一下,安装两块硬盘的原理,电脑安装两块硬盘,一定是一块作为“主盘“,另一块儿作为“副盘“,那么也就是说M.2硬盘一定是作为“系统盘“来使用的,那么SATA硬盘是作为“副盘“来存储数据用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操作系统是安装在m.2硬盘里面的,那么这个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即使你安装两块m2固态硬盘,你的操作系统同样是安装在m2固态硬盘里面的。
最终不管“副盘“使用但是M.2或者SATA,我们的系统盘都是在M.2固态里面运行的,决定我们操作系统运行的快慢与否取决于我们的“系统盘“,SATA只不过是作为副盘存储数据来使用,它的影响并不大。
所以我的最终结论是,只要将M.2固态作为系统盘来使用,那么“副盘“选择哪种类型的硬盘,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它只是作为存储数据的使用,大家又何必再去增加费用,另外再去购买一块儿M.2呢。
你的主板有两个M.2插槽,但是也请你多看下说明书,不一定你的两个M.2插槽可以同时使用,而且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当你的pcie通道数不够的时候其中一个M.2可能走得是sata通道,而另外一个走的是PCIE通道,另外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当你两个M.2都安装上之后你的主板上的部分SATA口可能就无法使用了,因为其会占用部分通道数,导致其他接口无法使用。
另外部分中低端板子只有一根m.2,而有两根m.2的入门或者中端板子,一根是全速,一根是半速,所以是很不划算的。
还有从性价比啊来说,一般主流的同型号固态,两根512G的基本都是比1T贵,这样从价格来谈也是不划算的。还有一点就是单盘容量越大,对应的缓存是越大的除了(除了MLC颗粒,别的缓存用完是掉速的),可以参考主流的nvme盘官方给的数据,永远都是单盘容量越大,基准顺读顺写越强,除此之外两根nvme的盘会各自占用不同的pcie通道,当然了普通用户pcie通道是压根用不完的,这点忽略不计,只是说一下。
因此,除非你是高端主板,如果只是中低端主板,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否则会让你百花很多钱,但是并没有给你带来你想要的的性能。其实从目前来开,不论是sata接口的固态,还是支持NMVE协议的M.2接口,硬盘的读写速度已经是完全的满足了现在的电脑的读写要求,因此一块NVME+一块SATA的固态,既能在增加容量的前提下可以不影响价格优势,也能兼顾读写速度,因此建议是混合使用比较好。目前我就是这样的使用搭配,性价比和效能比是非常好的。
先来说下观点,即便是主板有两个M.2接口,笔者也不建议电脑用2块M.2硬盘。电脑最佳的存储组合是,一块M.2硬盘,一块机械硬盘。
从技术角度来说,不同类型的硬盘有不同的定位。具体来说,M.2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快,通常用来安装系统和应用软件;机械硬盘读写速度虽然慢一些,优点是存储容量大,用来存储数据。
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很多办公用电脑都是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组合,就是因为机械硬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 机械硬盘出现故障,通常是电机或磁头出现问题,更换配件后数据不会丢失。
相比之下,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是闪存芯片,一旦损失,数据会全部丢失,恢复的几率是极低的。 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电脑,数据丢失造成的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正因于此,电脑最好是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组合。
在回答问题之前呢,先来了解了解一下m.2和sata硬盘的区别吧:sata3.0接口速度是6GB的,m.2接口速度是8GB的,而且m.2它 通常 使用的是4通道,所以说理论上m.2接口的固态硬盘,肯定要比sata的固态硬盘速度快。
至于要不要装两条m点2的固态硬盘,这个需要根据你所购买的主板来决定,如果有两个m.2接口,那么你可以装两个m.2的固态硬盘,如果你的主板只有一个m.2接口的话,那就只能装一个m.2固态硬盘和一个sata固态硬盘了。
从价格方面来考虑的话,m.2固态硬盘是要比sata固态硬盘贵一点,所以如果是一般用户的话,建议装一条m.2固态硬盘加一个sata固态硬盘就可以了,没必要全部装m.2固态硬盘,而且带有2个m.2的主板在价格上也会比带有1个m.2的主板要贵吧。
总结:建议装一条m.2固态硬盘,加一个sata固态硬盘,m.2用了装系统、装 游戏 ,sata用了存储资料,或者大文件即可!
你要考虑的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
主板上的M.2接口已经是一种标配,但是并不是有M.2接口的主板就可以使用M.2 NVMe固态硬盘的。主要是接口走的通道不同,目前新主板都支持SATA和PCI-E通道,但有些主板只能支持其中一种,所以这点需要确认,NVMe协议需要PCI-E通道。
否则按照MC 2.0接口固态硬盘,其实相对于SATA3.0接口读写速度并没有多大的提升所以可以通过主板参数进行查看
第二,虽然MC 2.0接口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要比SATA 3.0接口快,如果是用于日常办公,或者是普通 游戏 体验其实不能明显的感觉,两者之间的读写速度有多大的差距,假设适用于大型数据复制读写或者是数据处理,多开应用程序那么MC 2.0接口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是有明显的优势
最后要说的,MC 2.0接口,固态硬盘安装系统比较麻烦,U盘启动时无法识别U盘,需要先装驱动再进行系统安装,考虑到这一点,或者是系统今后维护对于普通用户来讲还是选择比较容易折腾的SATA固态
为什么需要两块ssd?完全可以买一块大容量的,又不是没有1t以上的ssd。除非还想用两块ssd再组个raid0,但现在组一个也没啥实际提升。 一块500g容量的nv协议的m2应该够了吧,不行再买大点。固态这玩意容量越大越实惠。 sata和nv协议的日常使用上基本感觉不出去别的,要省钱又要大容量,买sata口。 但注意sata口的别买到大号u盘之类的,也别买sata协议的m2。
AMD在去年发布了7nm工艺Zen2微架构的第三代锐龙桌面处理器,在性能和能耗比上相比前两代产品有了巨大提升,在DIY市场中获得了销量与口碑双丰收,让AMD的市场份额稳步上涨。
不过此前发布的第三代锐龙处理器都是定位于中高端的锐龙5、锐龙7和锐龙9系列,至于定位于低端市场的锐龙3系列AMD还没有对其进行更新,略显遗憾。而到了今年4月,经过大半年的等待后,AMD官方终于发布了第三代锐龙台式机处理器家族的最新成员——锐龙3 3100和锐龙3 3300X这两款产品,将最新的7nm工艺和Zen2微架构普及到全线产品中。笔者目前已经拿到了这两款产品,下面就通过评测来具体了解下。
全新的锐龙3系列台式机处理器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其中锐龙3 3300X指导价120美元、锐龙3100指导价99美元,虽然价格都不是很贵,但这两款产品依旧拥有AMD的多项新技术,例如Zen2微架构、台积电7nm工艺等,并首次将超线程(SMT)技术下放锐龙3系列,让锐龙3 3300X、3100X相比前代产品2300X的线程数量翻倍。
锐龙3 3300X和锐龙3 3100两款产品规格为4核心8线程,TDP为65W,均提供了2MB二级缓存和16MB三级缓存、支持PCI-E 4.0协议,并兼容原有的AM4接口;二者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核心频率和睿频上,其中锐龙3 3300X基础频率3.8GHz、最大加速频率4.3GHz,定价更低的锐龙3 3100基础频率为3.6GHz、加速频率为3.9GHz。两款产品分别对标酷睿i3-9100F/9100和酷睿i5-9400F/940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锐龙3 3300X和锐龙3 3100两款产品的差别并不光在频率上,在内部结构上二者也有所不同。其中锐龙3 3300X为单CCX设计,4个核心和8MB三级缓存全在一个CCX内,CCD中的另一个CCX处于被屏蔽状态;而锐龙3 3100则在CCD内开启了两个CCX,每个CCX分别开启2个核心8MB三级缓存,共同组成4核心16MB三级缓存。由于锐龙3 3300X所有核心都在一个CCX内,通讯完全不用跨CCX,所以核心间延迟会更低一些,在某些应用和游戏中能带来更好的体验。
"测试平台简介
测试平台方面,我们使用华硕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与锐龙3 3300X/3100相搭配,显卡方面则搭配了华硕的ROG-STRIX-RX5600XT-O6G,内存为十铨火神系列16GB DDR4 3200双通道套装,散热器使用了利民AS120。
对照产品为酷睿i3-9100F和酷睿i5-9400F,主板使用华硕TUF B360M-PLUS GAMING S,由于B360芯片组不支持内存超频,所以酷睿i3-9100F和酷睿i5-9400F在这套平台中的内存实际运行频率分别为DDR4 2400和DDR4 2666。
锐龙3 3300X和锐龙3 3100两款处理器的识别信息。虽然锐龙3 3300X的官方默认最大加速频率标定为4.3GHz,但在实际使用中它的单核睿频甚至偶尔摸到4.35GHz,能略微超过标定值。
由于两款锐龙处理器均是不锁倍频设计,为了最大化挖掘性能,笔者又通过Ryzen Master将锐龙3 3300X超频至全核心4.5GHz(电压调整为1.42V,能够通过FPU烤机)。
"基准性能测试
处理器的基准测试我们选择了几款常用的测试软件。
CPU-Z作为一款经典的专业CPU检测工具,不仅简单易用而且完全免费,使用该软件可以迅速检测出CPU的所有详细信息,以及缓存、主板、内存、SPD、显卡等所有硬件信息都可以使用它准确检测出来。并且,该软件还加入了测试功能,可对CPU的性能进行简单快捷的测试。
在1.92版的Version 17测试中,锐龙3300X由于核心频率较高,单核心与多核心分数都非常不错,略微领先6核心但没有超线程的酷睿i5-9400F;而锐龙3 3100单核分略低于酷睿i3-9100F,但凭借着对超线程的支持,多核性能远远甩开了同为4核心的酷睿i3-9100F,接近酷睿i5-9400F。
Cinebench R15和R20代表了Cinema 4D软件的渲染能力,这也是AMD的传统优势项目之一,在这两项测试中,锐龙3 3300X和锐龙3 3100的分数大幅甩开了酷睿i3-9100F,面对酷睿i5-9400F也毫不逊色。
Geekbench是一个兼容多平台的综合性测试工具,可以支持Mac、Windows、Linux等多个系统,主要可以考察CPU和内存系统的运算能力,是著名的跨平台测试软件之一。
在这项测试中,锐龙3 3300X和锐龙3 3100的单线程分数和酷睿i5 9400F、酷睿i3-9100F互有胜负;而多线程分数上,只有4核心4线程的酷睿i3-9100F又一次不出意外的垫底了,酷睿i5-9400F体现出了自己真6核的优势,略强于默频的锐龙3 3300X。
SuperPI是一个考察处理器单线程性能的传统测试工具,这项测试中,四款处理器的计算速度基本相当,基本处于一个档次。
Corona Render渲染器是业界后起之秀,可以在3Dsmax 和C4D等软件中渲染使用,代表性很强,效率也非常不错,这款软件目前提供了1.3版本的独立Benchmark。在测试中,锐龙3 3100速度大幅快于酷睿i3-9100F,接近酷睿i5-9400F,频率更高的锐龙3 3300X比酷睿i5-9400F还要略快一些。
V-Ray是由专业的渲染器开发公司CHAOSGROUP开发的渲染软件,是目前业界最受欢迎的渲染引擎之一,对多核多线程的支持非常好。在V-Ray的benchmark中,锐龙3 3100成绩大幅度领先了酷睿i3 9100F,而锐龙3 3300X也小幅领先酷睿i5-9400F。
最后再来说下AIDA64的内存与缓存测试,由于采用了IO DIE和CCD分离策略,所以锐龙3 3300X和锐龙3 3100存在内存写入速度砍半的问题;由于酷睿i3-9100F和酷睿i5-9400F搭配B360芯片组主板使用只支持低频内存,所以在复制速度和读取速度方面,锐龙3 3300X和锐龙3 3100获得了大幅领先。
而在内存延迟方面,酷睿i5-9400F和酷睿i3-9100F则体现出来RingBus环形总线的优势,搭配低频内存也能控制在55nm左右;而两款锐龙3处理器二者之间也有区别,锐龙3 3300X比锐龙3 3100的表现也要略强一些,可能是因为单CCX的缘故。
"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性能测试方面,我们选择了五款主流游戏进行测试,分别为《Apex英雄》、《刺客信条:奥德赛》、《GTA5》、《绝地求生》、《堡垒之夜》。测试时,几款游戏测试时均开启最高画质,分辨率为1920×1080。
在实际游戏中,锐龙3 3300X凭借着更高的核心加速频率,弥补了核心数量与内存延迟的劣势,与酷睿i5-9400F的帧率表现总体基本相当,甚至在部分游戏中锐龙3 3300X还能有一定的小优势,而经过手动超频至全核心4.5GHz后,则取得了全面领先。
而锐龙3 3100则对比锐龙3 3300X在游戏中要差出一些,除了核心频率较低以外,双CCX的2+2设计带来的更大延迟可能是第二个原因;不过好在和酷睿i3-9100F相比,锐龙3 3100也能做到与其互有胜负。
"总结——性价比及其出色的入门级处理器
由于采用了Zen2微架构,在IPC上已经不逊色于对手,所以锐龙3 3300X与锐龙3 3100在单线程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凭借着更高频率能完成赶超。又因为锐龙3 3300X与锐龙3 3100均支持SMT超线程技术,达到了4核心8线程的规格,所以在一些对多线程优化较好的渲染测试中,两款锐龙3新品都比只有4核心4线程的直接对位产品酷睿i3-9100F有着极大的领先优势,甚至面对6核心6线程的酷睿i5-9400F也能做到毫不逊色。
至于游戏方面,锐龙3 3100也达到了主流水平,不逊色于酷睿i3-9100F,而锐龙3 3300X凭借着高频率与单CCX设计的低延迟表现更加惊喜,非常接近于规格更高的6核酷睿i5-9400F。
看一下海外官方指导价,锐龙3 3100和锐龙5 3300X分别为99、120美元,酷睿i3-9100F/9100为79/122美元、酷睿i5-9400F/9400为144/182美元,结合上各个产品的具体性能表现,无疑两款全新的锐龙3系列处理器拥有极高的性价比,是低价位DIY攒机的良好选择。据悉锐龙3 3100和锐龙3 3300X这两款产品都将于5月中旬在国内正式发售,让我们敬请期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