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守望者罗夏监狱是第几集-美剧守望者罗夏监狱
《守望者》中的罗夏,个人认为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超级英雄及同类影视角色。
近几年的超级英雄类**几乎都被漫威霸屏了,说起DC一般人的反应也就是蝙蝠侠和超人,最多加个神奇女侠或自杀小队,而百度百科中的DC,要往后翻很多才会看到《守望者》,但其地位却是里程碑级别的,美国《时代周刊》将其列为“1923年至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也是唯一一部获得雨果奖的动漫作品,我记得DC搞过一次动漫迷评选,《守望者》以碾压优势超越蝙蝠侠和超人夺得第一,比较讽刺的是这部动漫又有典型的反英雄主义风格。
《守望者》中的罗夏是整部动漫的灵魂人物,他没有夜枭的高科技装备,也没有法老王与生俱来的身体素质、智商和财富,更没有曼哈顿博士后天获得的逆天超能力;他出身卑微,母亲是,常被嫖客调侃,从小备受同龄人欺凌,因崇尚正义成为一名义警,最后坚持永不妥协的原则被昔日战友曼哈顿博士所杀。
其实从任何角度看,罗夏都算不上超级英雄,又因为太过偏执和僵硬(不够圣母,反政治正确),似乎也很难称之为平民英雄。但他代表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呐喊、对虚伪精英和利益链的鄙视、和对人类纯粹良知的坚持,正因如此,这个角色的影视化太难塑造了:高科技、特效以及花哨的打斗完全不适用,以至于在影片上映前,从视影圈到动漫迷都不太看好。
然而**《守望者》尤其罗夏确实是成功并且充满惊喜的,虽然大部分时间戴着全覆面的头套,但导演很好还原了动漫中面部热敏墨水的变化,让观众间接感受到罗夏复杂的心理波动,同时极富特色的低哑嗓音也体现出这个角色独有的忧郁和阴沉,至于为数不多摘下头套的章节,就是纯粹的演技加持了,罗夏扮演者杰基·厄尔·哈利不亏是奥斯卡级别的。
《守望者》里面的罗夏为什么要被杀呢
我想吹《守望者》很久了,自从两年前暑假的一个傍晚,一人窝在床上看完了《守望者》,到最后昏暗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发光的电脑屏幕,我却被罗夏的那句“永不妥协”震惊到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回神。
之所以一直没有动笔,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切入。这个故事对于我目前的解读能力来说,还是过于庞大了,我曾两次试图着手分析,但均以失败告终。可就在几天前的晚上,我失眠到半夜3点睡不着思考人生的时候,我突然灵光乍现找到了分析罗夏这个人物的突破口。
以上其实都是废话,接下来才开始进入正题。
(注意,由于**几乎是完全按照漫画翻拍的,因此下文中也是把两者放一起解读的)
---------剧透预警---------
以前我想分析罗夏,脑中一直绕不开尼采这道坎。因为在原著漫画中,就曾在罗夏的故事里引用过尼采的“不要凝视深渊”:
直到我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讲马男波杰克的存在虚无主义,回味了几天之后,我突然想到:是呀!尼采这种悲观主义者怎么会是分析罗夏的突破口呢?罗夏可是整天把“永不妥协”挂在嘴边的人,他身上散发的人性之光又怎么能用丧气满满的悲观主义来解读呢?于是我把存在主义的那一套搬到罗夏身上,这个人物的整套行为逻辑体系就在我的面前缓缓展开。
存在虚无主义,是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命没有内在意义时所经历的虚无主义。当一个人发现他的生活中没有内在意义、价值和秩序的时候,他就会陷入这样一种虚无主义。
故事中所出现的罗夏的过去经历,都把罗夏推向了这种虚无主义。
他的母亲是,而父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缺席。他的妈妈一直把罗夏当成一个累赘,我们甚至无法得知他的母亲到底是否爱他。
在这种缺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罗夏,变得不擅长与人相处,性格也塑造的十分阴郁孤僻。之后他在街头的成长时期,由于他的出身背景,以及他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怪异性格,他理所当然的成为街头混混的凌霸对象。而从罗夏对于欺凌的处理方式(咬下混混脸上的一块肉),也显示出他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极端的行为方式,社会公众普遍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他那里是行不通的,他必须采取更加极端的手段才能保障自己的基本安全。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罗夏,那些我们所谓的生活意义、个人价值、法律秩序,这些东西在他的世界里都是被不断摧毁、分崩离析的,因此他人生的基调就是一种虚无主义。用他自己的话说:“理解这个腐败的社会,等待它康复,这无异于妥协。”
“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是罗夏所建立的对于世界的认知,因为他人生中没有足够美好的事情来让他对这个世界燃起希望,他对这个世界只剩下深深的绝望。
哲学家Kierkegaard认为,“绝望是人类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这种绝望中充满了矛盾。
罗夏的转变始于一场谋杀案。
这件案子让罗夏对人类深感绝望,这种绝望包含着矛盾,一方面他痛恨世界现在的样子,另一方面,他自身也属于这个令人恶心的世界的一部分,他几乎无法忍受。所以他带上面具,把自己分割成两个身份。
面具之下,他是那个流浪汉,整天举着“末日将至”的标语牌,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个身份的他选择对世界什么都不做,任由它腐烂下去,直至最后那看起来无可避免的灭亡结局(故事中设定的背景是冷战时期,美苏关系十分紧张,核战争一触即发)。
而面具之上,他是蒙面英雄罗夏,他选择用自己的微小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即便他在一次次打击罪犯之后,得到的都是对人性更深的绝望。
继续搬出哲学家Kierkegaard的说法:“克服这种绝望的唯一方法,是接受现实的滑稽荒谬,并靠信念生活。”
换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萨特的话说,“存在主义是一种通过创造意义来回应宇宙无意义的方式。”
在这里,罗夏所创造的意义在于正义的伸张。
罗夏人格的转折点,是调查一宗女孩案。
罪犯女孩,要求得到赎金,但女孩的家人凑不出钱,于是绑匪了女孩。罗夏赶到现场的时候,只看到两条恶狗在争夺啃食女孩儿的腿骨。
被狗吃掉的女孩,让罗夏接受了这个世界的荒谬,也让他意识到了人生的虚无,他必须在这种虚无当中做出抉择。
一种选择是面具之下,流浪汉的身份,代表了他对这个世界的不参与、不作为。他将会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他的存在对这个世界的不再具有意义,世界于他也没有了意义。他的人生价值完全被消解了。
但显然,罗夏选择的是另一条路:他意识到了人生的无意义,于是他决定自己来定义人生的意义,而他选择的人生意义就在于对正义的追求。
于是出现了下面这一幕:
“睁开眼睛的,就是罗夏了。”
他舍弃了流浪汉的身份,选择了蒙面英雄的身份,结束了身份分裂的状态。在这个认知身份里,他人生的意义在于伸张正义,他生命的立足点即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当然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的立足点)。
正因为如此,在故事的最后,法老王杀了大批市民,以此来逼迫人们面对更大的威胁(曼哈顿博士),从而使美苏双方停止冷战,一致对抗共同的敌人(这里是**剧情)。
面对这种结果,罗夏选择了亡。
他无法在那样一个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新世界里生活下去,因为他生活的意义已经被打破了,他耗尽毕生精力所伸张的正义在此时就像是一个卑劣的玩笑,他存在的根基都受到了动摇,他的人生在那样一个新世界里已经毫无意义。
“永不妥协,即便面对世界末日。”
他不愿妥协的,与其说是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倒不如说他拒绝妥协于那套所谓虚无宇宙的说辞。他用生命捍卫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他对那些视生命为草芥的人(法老王)、那些沉迷于宇宙宏大而消极避世的人(曼哈顿博士)、那些没有坚定意志浑浑噩噩过活的人(夜枭、丝魂),报以最有力的嘲讽与回击。
罗夏这个人物最动人的一点,正是他在不断的绝望当中,仍然对人生的意义怀抱可能。他与怪物搏斗,却拒绝成为一个怪物,这是罗夏身上最为迷人之处。
如何看待《守望者》中罗夏这个角色
美苏争霸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核大战一触即发。当时的守望者英雄们被政府的一纸公文解散后,英雄梦破碎了的守望者们都选择了各自的生活。与笑匠对人类充满悲观认为人类无法拯救不同,法老王认为人类之所以会相互残杀是因为对强力的恐惧,还有对资源的不满足。于是法老王就想通过让美苏这两大冤家和谈,然后自己在提供免费的能源(通过与曼哈顿博士合作得来的)满足人类的资源需求,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乌托邦世界来实现世界和平(当然,个人认为也有他统治世界的野心在上面)。那么,怎样才能让美苏这两大冤家从此冰释前嫌,和睦相处呢?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只有创造一个比美苏这两国加起来更可怕的敌人,才能实现美苏合作,当然符合这条件的只有如神一般存在的曼哈顿博士了。于是法老王就通过把装有曼哈顿博士力量的武器投放到世界各大城市,通过牺牲数千万人来嫁祸给曼哈顿博士,从而逼迫美苏合作。结果他的计划被罗夏察觉并追赶到南极来阻止他,但是罗夏却失败了。于是坚持绝对正义的罗夏希望能把真相公布于众,还曼哈顿博士一个清白。可是如果公布真相的话人类就会回到原来相互厮杀的状态,那么这数千万人就白了,世界也将可能再次回到核大战的危险边缘。于是为了能让这个世界和平,曼哈顿博士只能选择杀坚持公布真相的罗夏,然后背负着这子虚乌有的屠杀罪名,离开地球。
《守望者》:为什么最后曼哈顿博士一定要杀罗夏呢?
关于罗夏:
作者在罗夏身上投射了底层左翼革命者的一些特质,塑造了一个捷尔任斯基式的人物。他们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以恐怖对抗罪恶,坚持原则不向任何势力妥协,竭尽全力地进行着自己的革命。正如捷尔任斯基所说:“我想拥抱全人类,向她倾注我的爱,温暖她,洗净她身上现代生活的污垢。”
而罗夏比左翼革命者更孤独不群,更悲天悯人,“消灭所有的罪恶”成为了他的宿命,由于他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一直以来一直贯彻着自己的信念。在影片的结尾,他的价值体系与浑浊复杂的政治现实终于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可如果坚持说出真相,就会使得世界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与混乱。最终他选择爱人类,而让自己走向毁灭。
罗夏作为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通过他的陈述与命运,作者编织的一个关于现实真相的隐喻:政治世界容不下绝对的正义,正义也并不能通过其自身带给人类幸福。这种矛盾正是人类社会本身的写照。
那么超级英雄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也许现实已经无须英雄们再去追问答案了,而正义的铁则与真相会在深不见底的黑暗下川流不息,永不消逝。
———————————————————————————————————————————
关于罗夏的面具:
罗夏的面具来源于罗夏墨迹测试试验,该实验由瑞士著名精神病学家罗夏(Herman Rorshach)于1921年发明,《守望者》中罗夏的名字也来源于此。
在原著漫画中,罗夏的真名叫Walter Joseph Kovacs。他的母亲是个,这导致了他从小就没有家庭的温暖,经常会受到别人的欺辱。长大后的他在服装厂工作。1964年,当他从报纸上看到Kitty Genovese 之后,决心对抗罪恶。由于一次吃饭时掉在餐纸上的酱汁形成了罗夏墨迹测试的图像,于是他便以此给自己取名为“罗夏”。
作者通过面具这一装备来暗示人物的行为准则:探究表面背后的真实。
罗夏墨迹测试主要是运用投射原理来探知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一种对主观化思维进行细致分析的心理测试,用以判定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
该测验最初制作时,是先在一张纸的中央滴一些墨汁,然后将纸对折,用力挤压,使墨汁向四面八方流动,形成两边对称但形状不定的墨迹图形。该测验由10张精心制作的墨迹图构成,其中有5张深浅不同的黑白图、2张配加红色、3张彩色图。 具体实验过程与分析方法相当复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查询相关专业介绍,这里就不累述了。
如何看待《守望者》中罗夏这个角色?
因为 罗夏知道这个秘密 并且他说 他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 会公开这个秘密
因为曼哈顿博士牺牲了小部分人,挽救了世界。罗夏看不惯。所以罗要要公布秘密,但这样世界大战又要开始。
他们都不妥协,所以,罗夏必须!!!
他们互相坚持自己的正义.
就好比一艘救生船一样,要丢下一个人,大家才能安全。罗夏选择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而曼哈顿博士选择为了大家,牺牲小部分人
**《守望者》最后乔为什么要杀了罗夏
罗夏实际上是这**的第一主角,以前有篇未完成的小文,供参考我活着的时候不妥协,现在去赴也不会后悔和抱怨。
—《罗夏日记》
同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从一开始罗夏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虽然真相在他的苦苦追寻下(同时也在boss精心布局、控制下)渐次显露,在整个事件的不同时段和部位,他做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但在这之前——甚至之后——在背后支撑他“做”的逻辑却从没改变过。他生活在阴冷黑暗的地方,因为他的内心同样阴冷黑暗;
他戴上面具,是为了卸下另一付看不见的面具,让真正的自我现身;而面具上的墨迹正如他的行为:即混乱无章,又有迹可循。他既厌恶大众的浅薄无知,在内心深处又摆脱不了对他们的爱。有了这种奇怪的情感后,愚蠢的人类,甚至包括丹,每每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尽管处于现实的极度危险和内心的折磨双重夹击之下,他仍然保持着惊人的坚定和人格完整;或者人格的完整本来就需要这二者对当事者残酷的塑造。
因此,对于罗夏来说,和平不是目的,真相才是唯一——只有在承认真实的自己是如此丑陋的前提下,人才有可能主宰自己。boss把自己当上帝,将人类当作玩物,认为愚蠢的人类只能靠欺骗才能享受苟活的快乐;而罗夏试图给人类带来真实,以及把对命运的选择权交给每个人,他几乎是愤怒的谴责人为什么不能成为自己的上帝。罗夏希望每个庸俗的人都象他一样敢于正视血污的自己——这既是他的幼稚,又是他的伟大。在这里,鄙视恰恰才是真正的尊重,而施舍才是真正的轻蔑。
丹清秀斯文、善解人意,还拥有非凡的能力,简直就是每个怀春少女的性幻想对象。可是他与罗夏的决绝相比,就象个小丑(甚至不如剧中的小丑):做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经常有自欺欺人,不切实际的幻想(与罗夏对小丑亡的一针见血的洞见相比,可以明显看出来),在罗夏不断嘲笑下,似乎有了点起色,和丝2跑去劫狱,又和罗夏去南极搞boss。可惜丹最后还是毫无主见,糊里糊涂对boss(其实是对boss的idea)以心相许,当然也不排除他对曼哈顿的恐惧(我宁愿他恐惧)。除开这一切,丹还有个最可笑的地方:不断总结生活,反省自己。在罗夏找他之前,他就和夜枭1经常聚会(其实就是弱者的相互安慰),一边否定过去,一边回避未来——因为他们没有未来;最可笑的是还要找一套说辞来说服自己安心过普通人的生活,并且还要随时保持着迷人的微笑。他们随时对自己定位的行为恰恰说明此定位和内心真实冲动的分裂程度。这种理性对冲动的压抑,只有在罗夏说出“你在显处隐藏自己”时,才会戏剧性的表现为丹的一脸愕然。
boss当然是个大坏蛋,但对愚蠢的美国人来说,却可能是大救星。反正美国人也有权利把恶魔当救星,起码在银幕上。boss拥有仅次于曼哈顿的战斗力、智商和超越曼哈顿的智慧(在剧中,似乎没分清智慧和智商,只是用了一个笼统的“聪明”来描述,不过也许是翻译的原因,存疑)。他之所以有超越曼哈顿的智慧,是因为他还有人性,虽然他本人不想当人。曼哈顿则没有多少人性了,虽然他试图努力生活在人类中间,与人类情感相通,但他失败了。因为他更象一台机器,同时把人类也当成一堆各种原子的结合物,因此,在决定人类命运这样的事情上,他做的是机械的加减法,将人的物理形态当作终极目的。而智慧的boss却洞悉了这一切,他想当操纵人类甚至曼哈顿的上帝,他几乎就成功了。
《罗夏日记》记载的是人类中的一员追求外在和内在双重真实,备受现实与心灵双重煎熬,努力维护人格完整和人性尊严的故事。作者虽然在物理形态上被消灭,但《日记》会象赫拉克利特残篇一样永远流传;
而人类中,只要有一员敢于正视自己的脆弱丑陋,boss就永远也赢不了。
要真正了解 一定要看原著 veidt是为了让世界联合起来专注于对付一个共同的敌人 所以杀那么多人来制造外来敌人侵略的假象(漫画里是这样,**里又栽赃到曼哈顿博士头上了囧),这样世界就会暂时放弃对抗,以此消除核战争的威胁 除罗夏外其他人都认可他的观点,只有罗夏不愿妥协,要把真相告知世人,所以曼哈顿博士就把他杀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