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灾以前叫什么版本-海洋之灾什么时候重做的
云顶之弈10.16奥德赛四海盗怎么玩?很多玩家都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云顶之弈10.16奥德赛四海盗玩法攻略。
一、阵容搭配
1.英雄
未来守护者-杰斯、海洋之灾-普朗克、诺克萨斯之手-德莱厄斯、魂锁典狱长-锤石、暴走萝莉-金克丝、法外狂徒-格雷福斯、爆破鬼才-吉格斯、铸星龙王-奥瑞利安-索尔
2.羁绊
太空海盗(4):海盗单位击杀时有50%几率掉落1枚金币,有25%几率掉落一个小件装备(10.16版本33%)
爆破专家(2):爆破英雄释放技能会对敌方造成1.5秒晕眩
强袭枪手(2):随机敌人发射3次额外攻击
破法战士(2):破法战士普通攻击会使目标下一个技能的法力消耗提升40%。
佣兵(1):佣兵可以通过消耗金币来升级自己的技能。
奥德赛(3):奥德赛英雄会为临近奥德赛英雄提供150护盾值和10%伤害提升
星舰龙神(1):星舰每秒获得40法力值,并且免疫移动受损效果
二、装备/站位
1.装备
海洋之灾-普兰克:复活甲(大剑+锁子甲)、法爆无尽终极暴击两件套
也可以选择双大帽,如果没有无尽,也可以换成青龙刀
诺克萨斯之手-德莱厄斯:离子火花(大棒+斗篷)
暴走萝莉-金克丝:红BUFF(锁子甲+腰带)
2.站位
三、打法攻略
1.阵容分析
10.16版本对于海盗有一个夸张的加强,那就是海盗单位击杀时有33%几率掉落下一小件装备,可要知道原本只有25%,以前平均4个人才爆一件装备,现在是3个人就爆一件装备。
另外就是船长和金克丝的小加强,船长技能伤害由450/600/9001→550/700/9001,一星船长两星船长都进行了加强,装备配合得当的情况下,就算是零升级技能的船长,也可以打出爆炸伤害。
金克丝加强具体还未知道,不过预计是星期三更新,只要加强就行。
海盗阵容可以说是万能不变的阵容,不单单适合10.16也适合现在的10.15版本。
2.运营攻略
前期优先抢大棒或者大剑,如果是抢到大剑,优先做出复活甲,大棒可以做离子火花或者法爆都是可以的。船长的复活甲是最重要的装备,船长没有复活甲就是一个假英雄。其他多余的装备前期都尽量合了过渡提升战力。
玩海盗推荐的玩法就是快速积累经济积累连胜速八找船长。我在一场钻石局的测试中,遇到金币星系,我2-1升4,2-3升5,2-4升6,3-3升7,4阶段刚刚冒头已经到8级,并且一直连胜到4阶段,完美经济升级到8,不过这个属于比较理想的情况了,嫖卡的质量比较高。大家玩海盗阵容时候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升级锁连胜,但是不可以强行升级经济大崩盘。
前期的过渡推荐围绕枪手,海盗,吉格斯来构造阵容。前期海盗过渡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2星诺手带装备。诺手+男枪凑出2海盗羁绊,可以给男枪搭配,带红BUFF,如果有2星吉格斯前期可以直接上,不过在搭配阵容时候一定不可以全是输出没有前排。可以选择2斗士2重装,看不同阶段灵活选择。
LOL迅捷斥候和海洋之灾
船长叫:海洋之灾,价钱是3150金币。
船长是属于打野或上单的英雄,总的来说上单比打野好,出装对面控多就出水银鞋,控少就出减CD鞋。这个版本天赋中取消了暴击几率对船长来说Q的暴击没以前多了。
上单可以选择2多兰、残暴然后转半肉,狂徒、粪叉或者灯笼、残暴后转半肉,因为船长毕竟还是个近战英雄,团战Q好之后还是要上前砍的,最终装备,鞋子、残暴(可以升幽梦)、灯笼换饮血、狂徒、粪叉、轻语
世界上的5次大规模灭绝分别是什么?
建议购买海洋之灾 迅捷斥候真心是娱乐英雄,每天亡200W次不是盖的。大多数英雄被他萌系外表吸引,其实并不给力。。
船长的话输出高,一般都走半肉路线,这样有高输出高防御,大计全屏支援,即使你在很远的地方而队友打团了你一个大作用还是很强的。。远距离的Q前期骚扰人很恶心而且有个特殊效果击杀小兵额外加钱。。E是神级,相当于一个净化或水银腰带。。。船长的性价比真心比提莫高。。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0%的物种绝灭。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事件: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事件: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6500万年前后,白垩纪晚期 事件:突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 第六次, 时间:近100年 事件:人类的兴旺发达不加节制的滥用自然,导致世界物种急剧减少。 五次生物大灭绝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 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 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 在距今约3.65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 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 , 让位于新生物种类, 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 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 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 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 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也二氧化碳 。 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 随着气温升高。 海平面上升, 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 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第四次,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消失。 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缺投氧的海水。 第五次,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 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 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 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这一次灾难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 全球温度急剧下降,这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数年之久,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 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了,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其中就是恐龙。 对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研究揭示出, 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如果我们人类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灭顶之灾的最终时刻的来临,我们会成为幸存者吗? 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主要都是由于地质灾变和气候变化造成的。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 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 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地蚕食。 科学家估计, 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 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了。 经粗略测算,400年间, 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 即每天减少50-150种。在过去的400年中, 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就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 以下是一组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最新数据 : 中国被子植物 有珍稀濒危种1000种,极危种28种,已灭绝或可能灭绝7种 ;裸子植物濒危和受威胁63种, 极危种14种,灭绝1种;脊椎动物受威胁433种,灭绝和可能灭绝10种……。 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 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 许多人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我们能留给下一代什么?是尽可能丰富的世界, 还是一个生物种类日渐贫乏的地球?不断攀升的数字敲响了世纪末的警钟, 人类改造世界的美梦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少人惊恐地自问:不曾孤独来世的人类,难道注定要孤独地离开?答案也许可以从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的话中找到——“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