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上手难度大吗知乎推荐-第五人格上手难度大吗知乎
0. MX5基本配置复习
(笔者手上的)MX5采用了MTK Helio X10 SoC(MT6795),CPU部分为8核2.16GHz Cortex A53,GPU部分为Power VR G6200。运行内存3GB。
屏幕为三星5.5英寸FHD AMOLED屏幕,PPI达到400。
MX5的主摄像头为2070万像素F2.2的配置,支持4K录像。前置摄像头为500万像素F2.0,支持全高清录像。
1. MX5与各手机配置的对比
纵向对比
随着3年,五代旗舰的发布,魅族的次旗舰手机也经历了从MX5到16X的进化。此时,MX5的配置似乎落后于时代了。
(在曲折中上升的魅族次旗舰)
MX5无论是Helio X10 SoC,还是16GB内存,都不如后来者。很显然,和如今的魅族次旗舰相比,MX5毫无竞争力。
横向对比
根据“一年高端体验,一年中端体验,一年低端体验。”的说法,三岁的MX5应当和千元级新品进行PK。于是笔者拿出了HMOV和魅族的一款千元机,进行对比。
看上去除了16GB内存,MX5和在千元机的对比中不落下风,甚至稍有优势。
2. MX5如今的体验
2.1. 日常应用
面对日常应用,MX5表现良好,完全可以流畅运行。 对于大部分日常应用,打开时间至少为3s,但使用时较少出现卡顿 。
比如说知乎,打开时需要加载约10s才进入主页,微信则需要5s,支付宝可以在5s内显示出主页,却还需要等主页加载5s。在使用知乎、微信的时候基本全程流畅,支付宝也只是在加载功能的时候需要等候至少3s。
总而言之,MX5在面对日常应用时,在完成加载后毫无压力,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求。
只是3GB内存面对 国内应用 压力比较大,在后台挂着知乎、TIM的情况下再打开微信,有几率会导致知乎、TIM的后台被杀。
2.2. 存储情况
存储情况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说说。
MX5只有16GB内置存储空间,并且不支持SD卡扩展,这使得 节约内置存储空间变得尤为重要,大型应用程序(占用空间200MB以上)也只能装必要的。
即使如此?,笔者的手机空间依然捉襟见肘,可用空间保持在1GB一下(谁让你还塞了近800MB的嘤乐)。
因此,笔者必须不时清理缓存、截图、录屏,否则就会面临空间不够用的窘境。就连拍照都小心翼翼,4K录像更是不敢使用。
而且 按照华为的说法,在手机空间所剩无几的时候,手机性能会严重下降, 也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X5的使用体验。这也是本次体验没有包括跑分的原因之一。
2.3. 游戏体验
仅描述笔者所玩的游戏。由于笔者不玩王者吃鸡,所以没有王者吃鸡的体验。
元气骑士
元气骑士可是高配游戏。
元气骑士单人游戏在MX5上可以稳定60fps,哪怕是面对弹幕密集的boss都可以保持在多数时候达到60fps。不过 在使用加特林之类的弹幕武器时掉帧严重。
不过在联机的时候,元气骑士的配置要求突然提高。(手头)哪怕只是两人联机,使用闪电法杖+光之杖,不管是骁龙808,还是Helio X10,统统卡成ppt。
日常
Boss
东方苍航路 碧蓝航线
作为一个连骁龙800开模拟器都能运行的游戏(没错就是指在passport上都能玩),碧蓝航线对手机配置要求不太高。
在MX5上,碧蓝航线可以保持30~50fps的帧率,但在BIG SEVEN弹幕命中时会掉帧,在萨拉托加密集轰炸时帧率会跌到20fps左右(由于软件检测延迟, 1s后才显示相应fps )。演习中双方航母进行空袭时,会有非常明显的卡顿。不过在大多数时候,碧蓝航线在MX5上的运行是可以做到基本流畅的。
日常fps
萨拉托加空袭fps
BIG SEVEN fps
关底boss fps(我真的没有在秀船)
2.4. 续航
也许是因为笔者手上的MX5 三年没有换电池 ,所以续航尿崩。
一晚六小时掉30%电什么的…不说了。肝碧蓝航线的时候,掉电可以达到11分钟掉⑨%;玩元气骑士的时候电量消耗相对较低,不开节电措施大约⑨分钟掉6%。在笔者关掉4G数据连接用MX5写稿的时候,5分钟掉电1%;在用4G流量刷知乎时,大约4分钟掉电1%。
总而言之,笔者手上的MX5电量消耗很迅速,每天得充两、三次电。
2.5. 其他
拍照中规中矩,反正红色、绿色,蓝色都能拍出来,而且发到网上总是会被压缩的,不多做评价。
发热,日常应用发热不严重;玩元气骑士的时候手机温热;玩碧蓝航线的时候发热严重,闪光灯附近已有点烫手;待机充电时手机温热。
稍微吐槽一下系统。也许是因为魅族近几代手机万年Helio P10的缘故,很多P10芯片的手机都得到了Flyme7的更新,而性能更好的MX5等机型只能用 Flyme7精华版 。不知所言…
总而言之,MX5在发布3年之后,仍有与当下的千元机一战的实力。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可以接受16GB的存储空间,再换块电池,MX5再战1、2年问题不大。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MX5虽然是一员老将,但是性能并不差,对于对手机性能要求不高,够用就好的笔者而言,MX5完全可以撑到高考之后,甚至更久。
3. (附录)“六朝元老”MX4 PRO用户采访
Q1. 平时用MX4 PRO做什么?体验如何?
小R:在使用QQ聊天、小猿搜题、刷知乎及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时,运行流畅,只是内置浏览器有bug,会卡顿、吞标签页。在玩(旧版本)王者荣耀时,遇到5V5团战会严重掉帧,将分辨率降至1080P之后基本流畅。玩第五人格时手机发热严重,掉帧严重。拍照一般,没有2千万像素的感觉。 音质很好,屏幕显示效果细腻。
Q2. 明年高考完你是否会立刻换手机?如果短时间内没有手机能满足你的需求,你是会退而求其次,还是继续用一段时间(不超过3个月)MX4p?
小R:2.mx4p作为特殊环境用机,考完高考基本不会使用。
Q3. MX4p的存储空间是否够用?
小R:16g的mx4p教会了我断舍离…
Q4. MX4p目前的续航表现如何?
小R:4.续航尿崩,满电聊QQ刷知乎大概大半天没电,玩游戏大概3个多小时没电。
注释
1. 五朝老臣:MX5发布时,可以视为PRO5之下的次旗舰手机,从其发布到现在,魅族发布了PRO5、PRO6、PRO7、15、16th五代旗舰,故把MX5称为“五朝老臣”。
2. 笔者在MX5上安装的体积超过200MB的软件有(体积由大到小):TIM、碧蓝航线、微信、Microsoft Excel、支付宝、Microsoft Word、知乎、高德地图、(mimikko UI)。此外还有6个空间占用约100MB的应用。
本文首发于淀粉月刊:
发布时间:2018年8月31日
点此查看原文
INFP人格特征
一、为什么要做知乎运营? 二、怎样启动一个账号? 三、如何防范封号? 四、怎样找到适合的问题? 五、知乎高赞回答有什么特点?
对于一个知乎萌新来说,想弄明白以上几个问题,也不难,但是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一旦哪个细节没有做好,之前的努力全功尽弃,难免会备受打击。所以在做之前,熟悉平台规则,有一个大致的运营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一、为什么要做知乎运营?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知乎个人注册用户超过一亿,日活跃用户量达到2600万,人均日访问时长达到1小时,月浏览量达到180亿。这说明知乎的用户体量大。
知乎年轻人多,素质高,消费能力强,这说明知乎用户质量高。
知乎这个平台,以问答为主,如果用户搜索问题,他是非常非常精准的,所以这个台首先是流量大,其次用户精准。通过运营知乎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吸进精准粉。
知乎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赚钱方式,给大家看一张某平台的点赞起步价,虽然我们不是靠点赞赚钱,但是这也足以说明了运营知乎,非常有价值。话说刚开始运营知乎的时候,还常常和团队伙伴开玩笑,努力做到2W粉以上,鸡腿随时有。
need-to-insert-img
二、怎样启动一个账号?
首先是注册,设置好昵称、头像、自我介绍、个人主页的其它设置,遵循一个原则,让别人点开你的主页,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你擅长什么。个人简介的地方,刚开始不能打广告,后期可以留公众号或者微信。
账号注册好了就到了养好的阶段了,保险起见,最好是15天。为什么要养号呢,说白了,就是取得知乎的信任,不要让他觉得你是一个单纯的营销号。任何平台,都讲究先付出,先有价值,才能拿取你想要的,知乎也是一样。
这15天内做这些事情:发想法、发文章、单纯的回答问题,多关注多评论多互动,千万不要打广告。
知乎有个盐值分代表账号的权重。 盐值越高,代表帐号价值越高,对应帐号级别越高, 享有权益越多。盐值的高低,受活跃度、内容质量、影响力、创作力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输出高价值内容、专注一个领域、多发言保持活跃度。
根据经验来看,你越专注,知乎给予你的流量支持越好。所以最好尽量专注于一个领域的回答。
这15天里,主要对学习高赞问答的写法和特点,注意多观察多总结,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大号,以便学习。
知乎有想法,就相当于我们的朋友圈,最好每天都发,你会发现你的盐值会慢慢上涨。知乎中有文章,相当于我们公众号的文章。知乎问答则是最佳引流方式。
三、怎样防范封号?
有些账号甚至才开始做,就被封,可谓“出师未捷身先”,一定是有原因的。
注意一个号就只有一个IP,如果几个号都用一个IP的话,那么一个号被封,其他的几个号也有很高几率被封。最好就是一部手机+一个手机号=一个知乎号
不要打硬广!不要打硬广!不要打硬广!被封的几率100%,特别是新号。
那需要批量操作知乎账号怎么办呢?电脑上多下几个浏览器,不要用同一个浏览器去回答问题,同时,每次换号登录的时候,重启一下路由器,可以达到更换IP的效果。
四、怎样找到适合的问题?
这个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主要还是靠经验,总的来说,知乎流量大,关注人多的问题就是好问题。
这里介绍两个方法,比如,我是做新媒体的,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问题,比如说:网络营销、新媒体创业、网赚项目、网络推广、引流方法、微信营销、公众号、文案、媒体......
一个关键词以关键词的去搜,然后找到热度比较高的回答。
第二个问题是看右边的类似问题推荐,筛选出与自己定位一致,而且关注在2000以上的回答。
在选择问答的时候,你要考虑,你的目标客户会不会去看这样的问答,不要凭自己兴趣去回答,要时刻记住你的用户在关注什么。
五、知乎高赞回答有什么特点?
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真实、有干货、有趣、角度新颖,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如何评价咪蒙?排名第一首赞达到41K
need-to-insert-img
这篇回答的特点是,逻辑清楚、有理有据、专业、话题延伸。让人信服的同时同时,有互动。 反正你看了就是不得不服,哪怕你也认同观点,也会佩服他对于问题探究的程度。
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一步步深入解说,比如开篇一个问题“首先咪蒙是谁?”作者运用了数字来说明,
need-to-insert-img
非常清楚,毫不含糊,数字说明让人感觉就非常专业。
接着又抛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她的文章 这么吸引人?”接下来的分析就强大了,有图表分析、举例证明,分析的非常严谨。每说出一个观点,都会抛出实例来论证。
如果光做到了这些,还不足以有41K,作者脑洞大开,玩起来了,自己来造一个网红咪蒙,并且写出了过程,就这一步,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吃瓜群众。
最后甚至摆出了自己的创作,说实话,根本与问题无关,但是有趣啊,也能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进一步引发讨论,反正就是各种炒,不怕不热。
这个作者每一小节随时保持与读者互动,让人感觉屏幕对方是一个又才华又有点恶趣味的人,同时不失专业,你说这样的人设谁不喜欢。
作者熟悉各种撩法,基本知乎高赞的套路都被他用了一遍,他把话题拓展的足够深,你想看专业的分析,我有,你想看个热闹,我有,而且我比你还会玩。
这个问答的排行第二的,点赞数达到27253,全文不超过500字,不谈问答本身,但用故事写了主题带来的影响,胜在情节反转。准备把握了读者心理,有趣发人深思。有这个机灵的人也可以这么来,万一火了呢
排名第三的,2944赞,角度新颖,接问题引出了自己的价值观,树立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文笔非常好,真挚动人。
这三个例子不足以证明知乎高赞回答的全部特点,但是却能说明一个问题,知乎喜欢什么样的回答,记住这几方面,真实、逻辑分析强大、足够专业、有吸引力的人设、角度新颖、有趣的互动。
再来举两个例子“小白如何从零运营一个公众号?”首赞1264,回答的特点是,语言幽默、真实、有干货,有金句。表现出了一个不是最优秀但是真实可考证的人设,有可借鉴的方法,有思考力。
“运营需要哪些储备知识?”首赞的特点是,先理论说明,再给出具体的帮助资料,重点是资料非常全,多到感人。专业令人叹服,不得不赞。
要想写出高赞回答,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找到一个点切入,做到最好。比如说我,在写回答的时候就尽量做到两点,角度新颖,逻辑分析清楚。
但是我仍然看到很多回答非常棒,但是因为回答时机的问题,迟迟不能出头,所以本文讲到的第六个问题应该是“知乎的引流布局”。
建议我们做知乎,开始就要运营两个号,大号做品牌,注重干货,小号做人设。两个号同时做,你用小号回答比较敏感的问题,关注度特别高的,比如赚钱之类的,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关注,你在文中植入你的大号,让小号给大号带流量。有条件的话,你还可以做更多的知乎小号。
知乎排名和赞评比有很大关系,所以回答想排到前面,在刚开始可以请好友帮你点赞评论助力一下。
引流的话,如果你想要更多的赞,回答在内容上一定要做策划,有人设、有金句,光干货,可能结果是收藏比点赞多。别问我问什么知道,这就是人性。
想运营知乎的朋友,一定要找好定位,垂直领域输出内容,要做高质量的内容。至于怎么提高内容创作的能力,这个也是有系统的方法的,但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或者短时间就能达到的,所以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句话,我说的,看起来最麻烦的方法有可能是捷径。做事情需要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坚持做,就是捷径。
回避型依恋人格
解析INFP人格类型特征 (摘自知乎一位网友)
一句话概括INFP:情绪深刻、敏感而又“迟钝”、理想主义、洞察力、三分钟热度、拖延症、抑郁倾向、同理心、利他主义、追求自我理解。
01
INFP四个字母简析
I,内倾型的人的精力主要受想法推动,追求内心的刺激,更能够专注而忽视外界的纷扰。
N,偏好直觉的人相对来说对感官感知的事物不感兴趣,期望式面对生活,追求灵感,渴望机会和可能性,对生活本身兴趣不大,活在未来。
F,喜好用情感的方式做决定的人,重视感情,通常是基于个人的价值观做决定,忽略思考,会觉得判断型的人做事情过于冷漠,不近人情。
P,感知型的人是探索性的,他们并不作决定,除非不得不这样做;他们愿意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并且理解生活,具有开放性、理解性、容忍性、好奇心、渴望经历等特点。
02
INFP三分钟热度的3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他们P的特质表明了他们具有开放的生活态度,具有好奇心,所以很愿意尝试和探索新的事物;
第二个原因是NF型的理想主义,正是因为理想主义,他们可能会忽视掉做一件事情的困难,所以如果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遇到了未曾想到的困难,而有没有足够的驱动力使得他继续下去,他们便很容易放弃;
第三个原因是他们的F的情感特质,做的决定都是符合自己价值或者是符合自己想法的决定,一如他们一时兴起想要做一件事,他们也有可能不喜欢了就不做了。
03
INFP的情绪深刻以及抑郁倾向
他们在观察世界时,接收到的是抽象的信息,而不是现实的五官可感的信息,所以这本身就使得他们有些敏感;接下来,大脑面对那些信息时,又用情感型的方式去处理,而情感型的判断方式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比较主观而非客观。
加上感知型的偏好,也就是乐于接受不确定型的信息的偏好,在面对用主观感彩处理过的问题之后,他们不会拒绝这种突然的情绪,也不会给这个情绪做一个决定使其有一种归属于是就结束了,而是会感受这种痛苦。
再加上内向的性格赋予给他们强烈的内心情感,就使得INFP类型的朋友情绪极其深刻。这种高敏感的状态不仅使得他们情绪非常深刻,也使得他们非常容易受到情绪的伤害,这也就是他们容易抑郁的原因。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于喜悦和快乐的体验,人们通常更倾向于体会痛苦的感觉,因为人们多少希望能对生命的体验更深刻一些。所以很多INFP人格类型的小伙伴在经历、接受那些痛苦的时候,也会带给他们哲思的精神与追求生命存在意义的感觉。因为INFP的高度敏感以及对情绪的深刻体验,使得他们具有抑郁的倾向,但也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具有哲思精神,并且始终追求生命的意义。
04
INFP的敏感而又“迟钝”
这里就讲到了他们的另一个特质,敏感而又“迟钝”,看起来有点奇怪,尤其是和上面所讲的深刻的情绪对比起来甚至好像有一点冲突,但其实并不冲突。
通常来讲,INFP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其共情能力,情商比较在线,而且由于其内向的一面,他们会尽量避免与别人直接发生冲突,所以生活中的他们显得十分随和。
但是就像其他知觉(P)类型一样,不到实际发生的那一刻,INFP不会察觉到你对他产生影响。而且本质上他们是内向的,这意味着他们是从内心的想法和精神概念开始的。
当内倾型的人所遭遇的外部环境与一个熟悉的想法和概念先对应时,他们会以认同感来接受该环境,方式是看见一个早已所知的东西的解释说明,从而对外部环境有深刻的理解,
但是如果外部环境无法和任何熟悉的想法和概念相对应的时候,就会被看作是偶然的不相关的和不重要的,再加上主观的情感倾向的个人价值滤纸,他们极容易忽视掉外部环境所传达的隐晦的信息。
因此在事情实际发生的那一刻之前,在导火索点燃的那一刻之前,INFP不会察觉到你对他的影响。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他们又是“迟钝”的。
然而哪怕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冲突,这个冲突也是他们内心更大冲突的一个缩影,因为他们还是希望和谐,但是对于他冲突的对象,那一方可能会倍感困惑,因为对你来说,他根本没有和你沟通过他的意见,甚至有的时候会突然地翻旧账,但是对INFP而言,这时的冲突与爆发,很有可能不仅仅是因为面前的这一件事情,而是之前相关的很多事情的集合。
当他们跳脱出来的时候,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会觉得自己的感觉和反应有些太过突然和激烈了。人们常常会奇怪,像INFP这类随和的人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强硬顽固,甚至不像他们原来的性格,但其实这正符合他们的性格特征。
05
INFP的避免受害者心态
由于他们的情绪非常深刻,而对情绪的处理又是经过极强的主观色彩的处理的,所以很容易过滤掉他们认为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从而产生受害者心态。
(1)抱着这种脑回路,不只让一个人想“以牙还牙”地敌意对待别人,更糟糕的是容易剥夺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让人从内心深处觉得无力,觉得自己(尤其指面对原生家庭时)遭受命运不公的对待,不是自己可以主动改变的。
(2)觉得“我就是惨”,和“我怎么做才能活成我想要的样子”这两种脑回路带来的结果是差异巨大的。
(3)其实不只是INFP小伙伴容易产生,各种类型的人,各种所谓健康的人的大脑里,都很有可能有这种心态的存在,而关于如何去改善受害者心态,我的见解是,当你意识到这种心态存在时,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剩下的就请时刻提醒自己,告诉自己,并且发自内心的相信,我有改变现状的能力。你甚至可以打一段话设置为手机屏幕,当你陷入情绪无法自拔十分无力的时候,提醒自己这种心态的存在。
06
INFP与原生家庭的常规模式
这里单独把原生家庭的问题拿出来分享交流一下,是因为很多时候INFP的受害者心态就是源于和原生家庭的相处,在INFP的眼中,他们与父母的相处通常并不温馨甜美,一方面源于小时候父母对自己天性的压抑,另一方面源于无法改变小时候性格所受影响的自我的无力感。
第一个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童年时,INFP型人往往生活在脑海里的各式幻想中,然而令人感到悲伤的是,他们却常常会因为这些幻想而遭到父母的否定,要求他们脚踏实地,勤奋学习,而他们会感到自惭形秽。面对父母提出的那些“无理”要求,其他类型的人也许会视而不见或不屑一顾,但是INFP型人却做不到,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让父母感到满意和开心,于是他们尝试着去掩盖自己和别人的差异,试图相信沉湎于幻想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向其他人那样,抛弃幻想,脚踏实地的生活和学习。他们当中的有些人甚至会用余下的一生来思考这个问题: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但是其实他们并没有错,只不过他们和其他人不同,而他和他周围的人都不知道。
但是这里的要求,不单单指父母提出的要求,让他们脚踏实地不要幻想,也包括很多事情父母的不理解不赞同,而对于不愿意发生矛盾希望和谐的INFP来讲,都宛如被判刑的反对。于是他们可能会应父母的甚至可能没有说出口的愿望,选择一个理工科的专业,他们可能会应父母的希望,和一个靠谱的人结婚,在人生或大或小的选择中,虽然选择是自己做的,但到处都充满着父母价值观的影子。
而对于意识到了自己本身的样子和父母所期待的样子有所差别和不同之后,他们很有可能进入第二个困境,就是无法改变的困境。
当他们离开父母开始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开始逐渐感觉到不适应,因为使用用力改变过后的样子去面对这个世界、去处理很多问题和事情的时候,会非常累非常消耗,当有某一个导火索开始点燃的时候(敏感而又“迟钝”的那面),他们就踏上了真正了解自己的路径,开始认同他们的INFP的这个身份,但是这个身份和原来父母塑造的不同,所以如果要承认真正的自己,就需要先打碎之前所塑造所努力的样子,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而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以往十几年二十几年所塑造的形象谈何容易,同时又在探索理解认同真正的自己更是艰难,这种艰难再加上逃避的倾向,于是产生自己如今这般痛苦的源头就理所当然的指向了原生家庭。
07
INFP如何改善原生家庭关系
——“如果不是当初你们那么教育我,我现在怎么会活成这样”
这是不少INFP小伙伴的心声。
人的很多性格问题都起源于原生家庭,克服弱点、完善自我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但是人的反省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决定每个人都有机会克服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
针对INFP面对原生家庭的痛苦以及受到父母期望的制约,有两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是INFP的小伙伴需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第一个是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如果当你自己都不能明确的表达出来你自己的需求的话,就更不用指望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都不理解你的父母能满足你的需求了。你需要明确的知道,你已经无力穿越回过去改变你的童年,所以一味的痛苦一味的发泄除了满足一部分情感上的需求,并没有实质的帮助,因为这是有时空差的,他们也没有办法穿越回过去改变对你的教育方法;现在的他们理解了过去的你也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实。
但是现在以及未来的时间段还有机会发生改变。
你可以好好感受自己的需求,是希望他们现在能理解以前的你和现在的你,甚至是表达歉意,还是希望从此刻以后,希望他们不要再以自己的价值观影响你,等等。
其次,认清楚自己和父母的边界,不需要父母的认可,主动认可自己;不会再受到你不认可父母的价值观的影响是因为你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稳定的价值体系。找到自己和父母的边界,进而完善自己,然后疗愈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08
对INFP孩子要注意的家庭教育
父母遇到INFP的孩子要格外小心,他们非常敏感,并且非常相信你,你的一举一动对他们都有非同寻常的影响,从价值观的影响,到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缺少表扬的时候他们需要认同和理解,而如果赞赏他们不太正确,过度赞美他们的结果而不是他们努力的过程,他们反而有可能因为表扬过度从而不敢去尝试;如果父母重视孩子远超过他们自己的生活,孩子会压力过大;父母经常吵架可能会使得孩子更加避免吵架这件事情,甚至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有自我解离的倾向。总之,当你意识到你的孩子可能是INFP型的时候,你就中奖了,因为这意味着你需要非常小心的呵护他们的情感,并且需要更多的去学习家庭是怎样影响一个孩子的。
而最重要的是理解他们。落实到一些实际的行动就比如有意识的去发展孩子的长处,引导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爱好,然后挑选书籍并且带着孩子大量阅读,让他们从书籍中获得那些先于经验的知识,让他们在书籍中逐渐树立自己的价值观;而面对短处的时候,用合理的方式去补短,比如带领他们去旅游,发展外向性格的能力;比如面对他们P型的生活态度时,给他们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要逼迫和责备。当然不是一定不要责备,而是在不触及原则的情况,不要故意去折腾,觉得“吃苦教育”更好。
09
INFP的专业和职业选择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多深刻,你的价值观对你自己有多大影响的时候,你大概应该也能猜到当你从事完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的时候,是有多么的不知疲倦。
INFP型人格专业和职业选择两大要素:
一是热爱,发自内心的感兴趣
二是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是指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有的人的利他主义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而INFP的利他通常是因为强大的共情能力,让他们与处于困境中的人感同身受,于是做出助人行为以减轻他人的痛苦,其目的是为了他人的幸福。虽然对于一些非理想主义者的父母来讲,他们可能很难理解这件事情,并且觉得没必要,过好自己就行了,但是对于INFP型人格的朋友来讲,这种强烈的利他主义的心,也会使得他们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产生源源不断的热情。
之前有讲过,他们并不活在现在,他们活在他们的理想世界中,而那种理想国的样子,恰恰就是大家互相理解的样子,利他主义的样子。
性格特点及如何改变
之前在知乎里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这样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把文章分享给大家
一来希望大家能够多包容和理解这样的群体;
二来告诉这样的人:你并不孤独,总有阳光会洒在你头上。
大家对这样的人格有什么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评论哦(?-ω-`)
以下来自知乎回答:
(内容很长)
本人回避型。有过很痛苦的经历。但是最近才知道,原来我的行为在别人看来会这么奇怪无法理解。
在外人看来,可能关系进程就是:
阶段一开始这个人很好,交流很开心,很追,两人很合得来。于是另一人大胆开始投入感情。
阶段二渐渐这个人开始刻意回避疏远,有时候又会比较亲近,另一个人觉得很奇怪,忽冷忽热,反思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开始焦虑去找TA,但越找越被推开。
阶段三最后这个人不见了。另一个人怎么找都不回应,于是觉得自己被欺骗,被侮辱。遇到了渣。
但其实在回避型看来是这个样子:
阶段一回避型通常是没有交心朋友的人,不喜欢打扰别人,也不喜欢被打扰,没有人可以交流。所以如果遇到一个不错的人,会报着想拥有一个亲密者、交心朋友的态度,认识对方接近对方,回避型并不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喜欢才接近,起初只是想要有一个朋友,曾经孤独一个人的时候没人能说的话都非常兴奋的和TA讲,分享各种生命中有意思的东西。
阶段二因为从小自我压抑的习惯,不敢直接对别人的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有表达障碍。只能报喜不报忧,习惯“讨好”他人。内心里即使不开心、不情愿、觉得不舒服、受伤、想拒绝也不直说出来。表面上善解人意、包容、细心、为他人着想,但是什么都憋心里。时间久了就可能抑郁,还不被人理解。比如需要很多独立时间空间做自己的事,本来有自己的安排但是又收到见面吃饭邀请,于是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搁置自己的计划去赴约。对方开玩笑不小心冒犯了回避型有些不高兴,但也不指出来。表面上嘻嘻哈哈,之后会想找地方自己一个人消化情绪,第二天又和失忆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就比如大学宿舍里,甲同学说我喜欢听XX的歌,乙同学说我也挺喜欢。然后甲同学想太好了我们一起听吧,然后就开始外放。听了半小时还挺开心,但是听了2个小时乙同学就有些不情愿,听了3个小时就有点纠结难受不舒服,因为自己虽然挺喜欢,但只能接受半个小时XX的歌,但又不敢直接对甲同学说,能不能把音乐关掉,因为甲同学还听的很起劲。于是乙同学决定每天等到快熄灯断电的时候,再回寝室。这个乙同学就是典型回避型性格的人。然而甲同学会觉得莫名其妙:乙同学怎么变的这么冷漠,不是乙同学自己说喜欢听XX的吗。
回到亲密关系,再举个例子。比如你们感情还在初期阶段的时候。某天你想给回避型打电话聊天,起初TA以为你有急事要交代,就接了。以为只是三四分钟而已,TA后来才渐渐明白你是想聊天。但其实TA作业还没写,或明天的演讲稿还没准备,或客户合同还没改等等,并不是很情愿继续聊下去。但因为不想伤害你的感受,不敢直接对你说“我还有事先挂吧”。结果就是TA不知道怎么拒绝,不知道怎么结束对话,只能假装自己很高兴继续聊,但同时内心又是充满痛苦和挣扎的。
最后电话持续了三四个小时才结束。TA满足了你想交流聊天的需求,但回避型自己的独处需求却没得到满足,被牺牲了。同时自己的事还没能做完,就需要更多独处时间。所以下次你再打电话时,TA内心一定是抗拒接这个电话的。如果这时候你不知道TA为什么不接,反而更频繁的打,回避型会觉得你在强迫TA,强迫TA回应你的需求。其实对彼此来说都是个误会。
如果这时候你还在不停打电话,TA会以为你出急事了,赶紧接,但听到第一句话却是你的斥责“为什么不接”,(出现了回避型最害怕的东西——争吵。这时候TA心里其实就已经埋下了害怕与你说话的种子。因为TA觉得你是一个会语言伤害TA的人。)然后回避型可能为了想要安慰你,避免更多的语言冲突,只能又强颜欢笑继续聊三四个小时。然后下一次电话又更加抗拒不情愿接。。。但可能最后还是会以为你出意外了赶紧接。。。无限误会循环。
所以这就造成了回避型给人感觉忽冷忽热的原因。好像有时很热情,有时又很冷漠。因为大家只看到了表面行为,却没看到回避型心理斗争的全过程。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回避型想要维持稀有的关系,不想直接拒绝,不知道怎么拒绝,害怕拒绝后就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所以只有不停压抑不情愿,不开心,勉强的情绪,牺牲独处需求,一次次延后自己的计划,陪吃喝玩乐等等。当渐渐亲密程度增加后,回避型就觉得和他人保持过高的亲密会伴随勉强和痛苦。在自我和他人产生矛盾时都优先选择了考虑对方,而牺牲了自己。明明感觉受伤了,勉强了,不情愿了,表面还装作“没事”,“不用担心”,“以前的事我早忘了”。
而对方往往真的以为回避型没事,但其实回避型心里很难过,为什么不被理解。。。
所以回避型看来,随着亲密关系不断增加,就变成不断自我牺牲,自我压抑,内耗加大,勒索感变重,回避型就会认为和你的关系给自己带来了伤害,总是在勉强自己接受过量的爱,同时被要求回应超出自己预期的爱。觉得自己被爱勒索,要被迫回应对方的需求。让回避型失去了自我空间,回避型就会感觉很窒息,被亲密关系压的喘不过气来。逐渐内心深处想要远离伤害,回避你的接近,回到还不太熟悉,有距离感,有空间的状态。
回到还没有每天发消息打电话的状态。于是TA会开始用各种借口、理由推脱接触,极端时甚至有逆反心理说很不招待见的话表现严厉,其实是在告诉你,TA已经很窒息了,能不能留一些时间空间,不要太近,不要太亲密了。
但是这时候一旦对方表现难过,失落,不高兴,回避型又会开始自责。对方再要求见面之后还是会搁置自己的计划勉强去赴约。这时别人就会觉得回避型莫名其妙,忽冷忽热。很多人说回避型自私,其实不了解。回避型很无私,反而是过分无私、利他、讨好、表演型人格+沟通障碍,表面行为和内心诉求的不断撕裂才导致的崩盘。
打个比方就是,回避型的情感饭量只有半碗,而普通人是3碗。当普通人以自己的标准做了6碗饭当晚餐。回避型为了照顾对方感受,觉得不吃完就会对不起别人的辛苦准备。于是明明不能吃那么多也逼着自己勉强吃完了3碗饭。大家表面其乐融融,但是吃了这么多回避型就需要很多时间自我消化。偶尔这么吃三碗还可以接受,但当亲密程度增加,回避型没办法以普通人的频率每天每餐都吃三碗那么多,还缺少自我消化的时间。于是就觉得自己被对方的爱压迫,勒索。渐渐就感到很痛苦,但也不敢直接告诉对方其实自己只能吃半碗饭,怕失去唯一一个朋友。于是就想推托回避频繁的见面,或者见面只吃了一碗饭想走了(想赶紧去消化),这时候对方就会误以为回避型在冷暴力。
所以,前期中期回避型开始回避亲密的时候,另一人并不能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只能感到被疏远。只能感觉TA心里有事憋着、总是拧巴、自己跟自己较劲,但又因为回避型的表达障碍,不敢说出来,问也得不到答案,通常就认为是TA渣、变心、冷暴力。但实际上对回避型来说是过度亲密带来了压迫,勒索,窒息感。总感觉频繁被迫要做回应,而缺少独自消化的时间,就很想将距离推开一点,喘口气,以获得自己和他人间的平衡,回避型认为这才是维持长久关系的唯一办法。
其实我之后才知道这种误会有多搞笑。每当我强颜欢笑,陪完对方打电话吃饭完之后,我想的是:终于有时间了,赶紧把被延后的工作做完。然后只想旁若无人专心致志的看书工作。但这时候对方就会觉得:刚刚明明好好的,怎么又突然不回消息不理我?又疯狂消息轰炸。我内心就会想:不是已经满足过你吃喝玩乐了吗,怎么还要聊天?我已经没有时间看书了。偶尔一次两次可以,不能每天这个样子下去吧。。但是疯狂轰炸之后担心对方出事,可能还是会接,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安慰,安慰完之后我又要需要更多的时间独处,然后继续循环。。。
阶段三其实接触频繁,彼此更加熟悉之后,回避型内心很希望对方是能够看出自己牺牲和勉强的人,希望对方可以主动帮自己解决表达障碍的痛苦。比如这个人有着回避型不用讲,都可以理解TA的默契能力。比如从TA的行为中直接理解TA想要的,减少频繁的电话消息,减少吃喝玩乐消费,给彼此独处的时间。这时候通常回避型会做一些让其他人很不解的举动,比如为一些小事抱怨,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是向你发送信号寻求帮助,希望你可以读懂TA,希望你帮TA从有苦说不出的困境中解脱。回避型不想要过量的爱,不想被逼迫做回应,不想要被爱勒索的感觉。而这时候TA已经觉得自己被爱勒索的很窒息了,几乎是崩溃边缘。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一眼看穿的敏感,明白回避型的真实意思,他们会以为是回避型觉得关系还不够亲密,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饭做少了回避型不够吃,反而越做越多,10碗,20碗,30碗,给回避型的情感压迫感越来越大。又因为回避心不忍心拒绝,所以只能继续勉强自己去吃,去做不情愿,不喜欢的事。结果就只会让回避型内心越来越抗拒见面,越来越需要更多时间独处消化。直到某天实在承受不了,完全不想再接电话,也完全不想再见面。
因为如果另一方始终没能理解回避型的内耗痛苦时,回避型内心就会产生失望和抱怨:“我和你这么近,为什么你还不理解我,为什么你不能站在我的角度,为什么你不能像我对你一样对我,为什么就不可以保持一些距离让我消化,为什么你要不断打扰我,不断强迫我,我们已经很亲密了为什么你还要来侵犯我的时间空间,为什么总是我一个人在做牺牲,我想有点时间想看书学习都不行,总是吃喝花钱一件有意义的事都没做。一次次希望你懂我,最后都变成失望,现在不指望你帮我解决问题,平平淡淡就好了,但为什么还给我添加麻烦,勒索我回应,这样的关系还不如我孤独一个人过,我实在忍受不下去了,不要再强迫我,勒索我了,我很痛苦,我也不敢说,我没其他办法了,只能离开。“
这时候矛盾就非常大,一旦回避型彻底离开后,你可能就已经没机会知道真相,或者去解释你没有强迫。因为这时候不管你再怎么找TA想,也都会被回避型当成你对TA的勒索,在强迫回避型以你预期的方式爱。
其实到后期回避型也会自责,为什么自己不能吃30碗饭,也会不断勉强自己去吃。如果是没有表达障碍的人看到超过自己的饭量,可能就直接把碗推开,说自己不吃了走人了,不会考虑别人那么多。不会跟回避型一样,为了维持稀有的关系而讨好别人,勉强自己,甚至持续勉强自己直到要窒息。所以我才说回避型不是自私,反而是“过分无私、利他、讨好、表演型人格”+“沟通障碍”,表面行为和内心诉求的不断撕裂纠结才导致的崩盘。
于是到崩溃前夕,当这个矛盾超过回避型接受程度,TA实在没办法继续勉强自己的时候,回避型会觉得:”即使孤独一人也比和对方一起,给两人都但带来无尽的痛苦和失望要好“。回避会做最后一次勉强和自我牺牲,比如真的吃完30碗饭,最后满足你一次,最后一次,然后就彻底离开消失。回避型觉得比起两人没有未来还将断不断,彻底离开才是更加负责的选择。并不是冷血也不是渣,只是思考方式不一样。
这时候在你看来可能是:明明前一天还好好的,后一天突然再也联系不到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实际上是因为你不知道他的内心斗争全过程,而回避型已经到了没办法继续勉强自己,只想勉强自己最后一次就离开,互不亏欠以获得解脱的程度了。当一个不懂拒绝的人说拒绝,既是第一次也会是最后一次。
其实在这个崩溃前夕的阶段,我自己也会感到无助。一方面想要拒绝对于我来说过于亲密的要求甚至是强迫,频繁吃饭见面消费接电话回消息等,但又不想拒绝之后给让对方失落难过,然后失去生活中唯一一个亲密的人;另一方面也想和其他人一样享受亲密关系带来的快乐,但又无法从吃喝玩乐中感受到快乐。回避型的我只想两个人平淡简单有默契的生活,平时各自忙自己的事,互不打扰,不强迫占据对方时间,有困难的时候相互帮助,有空一起在图书馆安静的看一下午书,不用太多语言。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对我来说都不快乐,起初只是为了满足对方的要求,不忍拒绝,才勉强答应,假装自己喜欢。但是当这些需求变的越来越多之后,对于我来说就变成了爱的勒索,让我喘不过气来。
其实很多次我都想说出来,表示我觉得关系太亲密了,对方的情感需求太高了,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能不能给我一些空间,我还有别的事需要忙等等。但最后话都到了嘴边还是不敢说,因为怕看到对方失落的样子,害怕伤害对方,怕尴尬,怕争吵。于是只有继续勉强,当关系进展到对我来说极度窒息,已经完全没有自我空间的时候。我会觉得没有其它解决办法,就只能离开了。
其实我作为一个回避型,更多了解其他人对于亲密关系的看法后。渐渐意识到,回避型与其他人对于亲密关系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别,比半碗饭和三碗的差别还大。
其他人觉得亲密关系有爱,有表达爱,有仪式感,有亲呢,有争执,有和解,都是亲密关系的一部分。
但回避型认为,表达爱和亲昵都是没有意义的表面功夫花架子。亲密关系是一个人“危机”时刻能够给予援手的后盾就足够,借钱,找工作,生病,帮忙,共享资源,动用社会关系等等,回避型觉得这才是亲密,类似亲人之间相互的责任,回避型也希望对方可以这样对自己。争执绝对不是亲密,一旦有争执回避型就想远离,认为还不如一个人呆着,回避的本质就是为了避免亲密带来的争执和勒索。
为什么回避型不喜欢“玩”,因为回避型通常都有很高的“超我”,对自己较为严厉,常常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内心会给自己很高的标准,什么事都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给人感觉总是很自律,不吃不玩,不懂享受,不懂生活,苦行僧独行侠。因为曾经小时候父母教育很严苛,不让看漫画书只让读名著,对学习有帮助的事才做,没帮助的都不准做;允许娱乐的时候也不是为了开心休闲放松,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渐渐他们会觉得比起目标的达成,比如考试前几名、获奖等等。而个人的娱乐喜好和感受并不重要(也解释了他们习惯压抑情绪否定情绪的原因)。
所以他们本身并不从吃喝玩乐中获得乐趣,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的机器。只有“任务达成”才感到快乐,比如考第一名才感到快乐,论文发表才感到快乐,赚钱才感到快乐,获得成就才感到快乐。因此回避型觉得过节,过纪念日,花钱出去玩,去放松,都没有收获没有意义,没有成就,也无法得到快乐,反而是一种”不务正业的罪过“。所以当他们陪另一个人去参加这些活动时,其实回避型会有负罪感、埋怨、觉得浪费时间、觉得勉强。。。他们只能从其他更“合理化”,“政治正确”的方式获得快乐,比如工作、创业、赚钱等等。回避型其实很希望和另一个人一起做这些事,就像一起组队“做任务”,一起获得成就感,觉得那样关系会维持更久,而不是一起吃喝玩乐花钱。但对于其他人来说,生活不只有完成任务,还有浪漫情调,当然没办法接受这样的生活,那么两人相处起来就会很困难。
解决方法
我个人一直建议是回避型去找三观契合的回避型(两个人都不想要爱情,只想要互担生命安全的责任亲情),或者你不是回避型但遇到回避型了,当TA提分的时候就离开吧。提分也是TA犹豫斗争很久,好不容易说出来的结果了。
因为回避型已经体会过了“三四个小时电活”,“每天10碗米饭”等等。回避型内心已经知道了你们需求不同:你的情感需求高,如果要求你必须过平淡如水,简简单单,搭伙过日子的生活,对你是不公的。而回避型的情感需求是很低的,如果继续让回避型勉强自己过每天电话短信轰炸,吃喝玩乐打鸡血的生活,对TA是过于勒索的。总有一天会忍受不了走掉。
回避型本意没有想故意伤害谁,不然也不会因为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勉强自己强颜欢笑了。
上面的案例都只针对回避型“从来没直接表示过自己需要独处”的情况,但假如回避型已经明确对你说过很累,想要给彼此留空间,需要时间专注看书学习工作,但你仍然疯狂联系TA强迫TA回应勒索堵人的话,那就真的不怪回避型会强烈抵触你了。因为TA已经以为你要做出过激行为,要人身伤害了,本能的恐惧感让TA自我保护,拒绝你的一切。
TA也一定在相处中尝试过了,能不能平衡两个人的需求,让两个人同时都满意。但最后往往两个人都没能得到满足,反而变成两个人都在做牺牲,大家都很难受。回避型知道你们没办法继续,与其越来越痛苦,还不如现在就停止。所以当回避型提分,你就离开吧,回避型会感谢你的。
假如真的很不愿意放弃,也有三种办法可以试试。
第一种解决方法是:放松一点,让回避型获得安全感,消除表达障碍。
其实只要放轻松一些,不要频繁的打扰,一段时间放空不去找回避型,TA会因为孤独主动来找你的。不信的话随便翻翻其它匿名回答评论,多少人说自己没有朋友。(但TA找你可能并不是因为喜欢你,也可能只是因为TA生活中缺少说心里话的人。请自行鉴别。)
千万不要频繁过激的去找TA,回避型一旦觉得你给TA带来压力和爱的勒索,就会想要回避、远离。
如果仍然想要继续关系,保持互动,可以尝试安全引导回避型消除表达障碍,表达自己。首先另一个人要明确表示:即使回避型完全表达自我,即使说出一些拒绝你的话,也不会伤害感情,伤害关系,才可能让回避型获得表达的安全感。渐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仅仅逼迫回避型面对面沟通说清楚,回避型会觉得这是争吵。是你在激发矛盾破坏关系,而这正是他们极力想要远离的。
比如可以换种方式,主动告诉回避型:如果你只能吃半碗饭就说出来,如果你还有别的安排不用勉强自己陪我,如果你需要独处时间提前告诉我,不用强撑,我并没有勒索你一定要答应我的每一个要求,没有强迫你一定要见面,一定要聊天,只是想要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如果你不愿意当面说,也可以发短信说,即使说了拒绝的话也不会失落,不会生气,不会责怪,不会争吵,不会不开心,而是为了彼此更好的相处。节省了饭钱可以做别的事,对两人都有益等等。
千万不要一个劲电话轰炸短信轰炸,逼迫回避型要面对面说清楚,那样只会让回避型更加不停的表演,自我压抑,强颜欢笑,直到回避型完全不愿与你见面,害怕与你见面而直接消失。最后两个人都受伤还不知道为什么。
另一种办法是:放低对亲密程度的需求。间歇式满足回避型和另一人。
比如尽量不要每天都要求联系见面,也许你是好意,只是想表达自己的爱。但因为回避型不懂拒绝,时间长了一定会想其他办法推开关系。这时候可以尝试,平时满足回避的独处需求,但是隔一段时间有一次比较大的活动满足另一人需求的方式。
比如用糖指代亲密互动。
普通人标准可能希望每天都吃糖,一天吃5粒,一周七天,一共35粒。少了会觉得是冷暴力。
但回避型标准是:周末两天,各吃一颗就好,一共2粒糖,就很满足,多了会牙疼,就想拒绝。但通常因为不敢直说还是勉强自己吃了35颗,但渐渐开始牙疼,渐渐就有牺牲感,总有一天牙疼超过忍受范围就会断然离开。(所以回避普遍喜欢异地,既满足基本的关系维持,但又不至于太亲密带来痛苦。)
这个时候可以尝试分配一下,比如周一到周五满足回避型,周末一次大型活动全全满足另一人消耗糖,再留有一些独处时间让大家恢复,也许一种办法。(也可能频率是一个月,两个月,视每个人回避程度不同。请自行判断。)
第三种方法:工作学习或事业上的合作,给回避型一个和你在一起的“合理化”的理由
因为回避型不理解你预期中轰轰烈烈浪漫情怀的爱,也感觉从中得不到什么快乐,所以对回避型来说,不存在因为纯粹的爱和喜欢而与你相处,和你相处回避型心里必然会建立一个“合理化”的理由。回避型觉得喜不喜欢不重要,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某种理由能够说服自己和你在一起。(简单来说就是,即使不开心不情愿的时候也至少有个理由说服自己。就像打工人明明不想加班,但20点后公司提供免费晚餐,22点后公司提供打车报销。。。)
对于回避型来说,这个理由可能是:TA在陌生的环境很孤独,而你是回避型唯一能够说心里话的人;你学习很好,能够和你一起学习提高考研成绩;能够和你一起能够有事业上的合作;能够跟你能够学到感兴趣但不了解的知识等等,总之和你相处可以带给TA一些收获,比TA孤独一个人要更“有意义”。
学习工作事业是回避型绝对不能碰的雷区,因为这是回避型自我价值认定的基础。平时开玩笑闹脾气,哪怕再不堪回避型也能够自我消化,用否定情绪的方式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第二天恢复正常。但是,一旦你对回避型的学习工作事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打扰考试,论文答辩,工作开会等等。一但有负面影响,回避型就觉得你带来的亲密勒索,损害了TA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时候回避型就会开始比较衡量你给TA带来的收获和勒索。当回避型觉得虽然不情愿,但至少有收获的时候,TA还会不断说服自己回消息接电话,哪怕做一些身为普通朋友应当做的事。但如果当回避型觉得你带来的勒索超过收获,或者本来就一点收获都没有的话,对回避型来说就缺少了和你相处“合理化”的理由。这时候即使TA再不舍,都没办法说服自己和你相处了。因为在回避型看来没有任何一丁点理由去继续了。
反过来说,假如你能够带给他学习上的帮助,工作事业上的帮助,比如“可以辅导考研”,“可以传授职场经验”,“可以介绍客户”,“可以一起做实验发论文”,“可以一起创业”,“可以分担某种困难”等等。总之,有你比TA一个人更好,那么回避型就有一个稳定的和你相处下去的“合理化”理由。这时候哪怕产生矛盾,爆发冲突,即使回避型离开了,也还有某个理由说服自己回头并保持联系。
再强调一次,仅仅针对回避型还没有完全拒绝你的情况下。如果TA已经完全消失,说明TA已经一点都不相信有你的生活会更好,一点都没办法信任你。不知道你要求见面是想说话还是吵架辱骂还是动刀子。那不管你再用什么方式联系,电话短信轰炸,激将法,恐吓,堵人,。。尝试跟TA说什么,都只会让TA越来越害怕,越来越坚定的认为:分开是做了正确的选择。如果TA再心软回头,自己只会更加像这样被强迫被勒索,甚至遭遇生命危险。。。这不是被迫害妄想,可以知乎搜一下“怎么摆脱前任纠缠不休”,案例不是少数。纠缠的人可能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感天动地的爱,但在被纠缠的人看来是恐吓和生命威胁。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说明你很幸运,交往都是有教养有分寸的人,但愿缠烂打永远不出现在你身上。
是不是感觉很有道理?
我觉得吧,这些东西就是从理论的方面来分析我们的某种性格,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做好自己( _?)?
2020-12-25
一。?性格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方式:
气质类型是对人的气质所进行的典型分类。以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分类最为著名。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这四种液体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气质的四个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辞海》解释
主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包括:
(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 诚实 或虚伪、 谦逊 或骄傲等。
(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 怯懦 、果断或 优柔寡断 等。
(3)情绪特征,如 热情 或冷漠、 开朗 或抑郁等。
(4)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 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 等。
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
(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
(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
(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
人格大五理论(The Big Five)
塔佩斯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sm):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
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麦可雷和可斯塔编制了“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定量表之一。
1.A—B型人格
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类型,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用到这种人格类型。
A型人格: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有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处于紧张状态。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一种不安定性人格。
B型人格:性情温和,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胜任需要耐心和谨慎思考的工作。
2.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由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内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
外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
内向人格的特点: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交往面窄,有时会出现适应困难。
外向人格的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外露,热情,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敏捷等。 [3]
人的性格编辑
1.开放性:描述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注重和谐发展;
2.完美性:描述追求完美,重视目标计划的程度;
3.较真性:描述对事物的钻研和完善程度;
4.认知性:描述是否重视积累知识,包括聪明程度;
5.成就性:描述是否注重成就的程度;
6.力量性:描述是否愿意支配和影响他人;
7.浪漫性:描述在浪漫程度;
8.给予性:描述是否愿意给予他人,包含仁爱,慈孝,正义等;
9.活跃性:描述情绪的兴奋和活跃程度;
10.形体性:描述形体特征的状况以及重视享受的程度;
11.疑惑性:描述是否倾向于探究他人的动机;
12.随和性:描述和平、随和与安静的程度;
13.传统性:描述对传统的坚守程度;
14.自由性:描述重视自由的程度;
15.智慧性:描述创造能力,智慧程度;
16.想象性:描述重视想象,追求至善的程度。
17.多面性:描述性格复杂程度;
18.多变性:描述机敏的程度;
摘自:百度百科
二。 如何变更。
1.不爱思考(笨)
多思考,观察事情,寻找 规律和共性 , 总结 经验,用于 下一次 相似问题的处理。
2.说话不经过大脑(一根经)
宁可晚回复,也要说对的话、精准的话。如此反复训练,逐渐训练话术与语速。
3.没有时间观念(拖延)
超强计划力,不断给自己 定目标 ,绝对不浪费任何时间。
4.没有说服能力,容易妥协,不维护自我利益,总被人坑(傻)
多用逻辑清楚 三点表达法 ,交流前自己先用 辩证法 辩一遍,没有逻辑漏洞了,再去说服别人。
5.不懂拒绝,没有主见(弱)
先自我认定观点三次,认为没有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凡事多说,我觉得,我想,我要,我不要,拒绝。多说,可以吗?好不好?求你啦!把征服欲激发出来。
6.不有趣,不幽默、反应慢(愣)
多看综艺、奇葩说、吐槽大会,多与人说话, 观察别人说话的话术,学以致用 。开始接不上话是正常,慢慢多接几句就会逐渐掌握沟通的节奏。
7.怂、做傻事、出糗(二)
凡事注意形象,我行我素是对的,但是不可以不注重形象,觉得我是这样就这样了。一定要强硬,行为干练、说话中气足、眼神坚定对视,给人超强的无形气场。可以保持文艺气质(打扮),但要有独立自主的感觉。并且小心谨慎,凡事多个心眼。该要面子的时候要一些面子,在出于自己都觉得丢脸的情况下,低级的错误绝对不允许自己犯。
8. 敏感、不自信(情绪化)
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恶言恶语,意味着内心不够强大。 显得非常蠢,别人说两句话就把自己搞得地动山摇。 对于熟悉的人,过份迁就。需要宁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 不要害怕自己得罪了他,会给穿小鞋。你怕得罪她,她也怕得罪你。若有实力,自然有人跪舔。人生过客说的话无需太过在意,你的人生的缺点和性格需要自己来扭转和把握。 不信你看,她的人生也过的一塌糊涂。你可以把她当作是嫉妒。好友说的可听,但他们看到你的闪光点,觉得你的问题不是问题。一般的交涉者,他们说的可听一半,客观但是也对你很不公平。因为他们忘记了你的过人之处。所以表太过在意,但是缺点是一定要改的,晚改不如早改,否则处理很多事情都会很被动。
9.怕做决定、怕担责、反复、 纠结(乱)
每天从小事纠结到大事也纠结,纠结完还要把事情说给别人听。因为怕做决定,所以很依赖询问别人的意见,试图让别人帮自己做决定。其实又是怕担责任的表现。试着大胆地,在分析完所有之后,做一个最痛快的决定,之后出了事情及时站出。绝对不推卸责任,避免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而背锅,但是锅来了就要勇敢承担。
10.手忙脚乱、慌慌张张、大惊小怪(神经大条、弱)
遇事则乱,第一是没有事先预估好风险,没有想好处理办法。没见过大风大浪,没经验也是一点原因,多看多感受吧。看到别人被虐,可以多想想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会咋做。
11.专注力差,浮躁易怒情绪化
心不够静,浮浮躁躁。碎片式的工作模式要改掉,要持续投入一件事情,并且做到心无杂念。工作没一会,就偷偷看看微信、看看消息这样会完蛋。学会情绪管理,任何时候都要peace,心如止水。办公室不是展示真性情的地方,只能是表达观点的地方。
摘自:胡书忪
? 如何改变性格? - 知乎 (zhihu.com)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